当前位置:

改革开放以来永州民营经济发展综述:勇立潮头逐梦行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王晶 编辑:刘秋平 2018-12-07 07:26:14
时刻新闻
—分享—

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社会结构的转型,民营经济应运而40年风雨兼程,40年砥砺奋进。从萌生到“嫁接”、从排斥到争论、从接纳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永州市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完成了从“微不足道”到“半壁江山”的飞跃,成为全市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据统计,2017年,永州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943.82亿元,比2016年增长8.3%,非公有制经济占全部的比重为54.6%;非公有制经济实缴税金79.58亿元,比2016年增长22.2%,占全部的比重为60.8%,是全市税金的主要贡献力量。全市新增就业岗位的90%来自非公有制经济,全市非公经济的发展壮大,有效缓解了全市就业压力。

政策发力

——注重政策支撑 改善营商环境

环境似水,企业如鱼。好的政策环境决定着民营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为民营经济发展敲下了“定音锤”,为广大民营企业家送上了“定心丸”,更为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吹响了“进军号”。

11月18日,市委书记李晖在《湖南日报》上发表署名文章《“五个聚力”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用务实的举措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发展、新飞跃。

为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发展的信心,永州市通过建立完善制度,打造服务平台,着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一是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市委统战部与市经信委、市商粮局、市发改委、市统计局、市优化办等单位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问题,帮助民营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和困难。二是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制定了《永州市非公有制经济领域防治腐败工作指导意见(试行)》,起草了《关于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实施意见(试行)》初稿。三是建立了市级领导与非公经济人士交朋友制度。37名市级领导与39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交朋友,明确了交朋友的主要内容、工作方式和保障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市级领导与民营企业家接触交往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四是建立了重点企业“五个一”帮扶机制。筛选333家重点骨干企业或高成长性企业开展精准帮扶,市级领导联系47家、县区领导联系286家重点骨干企业开展精准帮扶,通过“五个一”帮扶机制,即“一个企业,由一名领导、一个后盾单位,组成一个帮扶工作小组,制订一个帮扶方案”,实行对口精准帮扶。五是建立了四大服务平台。建立融资服务平台,组织市建行、市邮政储蓄银行与民营企业座谈,帮助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建立维权服务平台,成立了维权法律服务中心,开设了法律讲坛,为非公有制企业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建立科技服务平台,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帮助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平台,成立了工商联届别委员工作室,随时听取民营企业家的意见建议。

创新有力

——开展帮扶行动推动转型升级

2017年8月17日,湖南科力尔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永州市第一家在中小板成功上市的民营企业,不仅开启了企业发展新引擎,标志着企业在创新融资方式、创新发展模式上迈出了关键一步,同时,也为永州市更多优秀企业进军资本市场起到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紧接着,恒康大药房、奔腾文创两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2017年永州市企业上市成绩位居全省第4名,还实现了新三板和上市民营企业零的突破,民营企业已成为永州转型跨越发展的中坚力量。

40年来,市委、市政府敢破敢立,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开展帮扶行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不仅造就了像果秀、长丰、金浩、恒远这样的知名民企,更培养了一批敢为人先、担当有为的民营企业家,为城市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永州市注重引导民营企业创新升级新发展。一是培育和壮大新的民营经济,培育主体新增一批,严格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项政策措施,引导会员企业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有效嫁接和深度融合。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着力培育一批有较强竞争力和带动力的行业龙头,不断扩大非公经济总量和就业规模。二是促进传统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充分整合资源,发挥优势,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市场、资源等要素的整合实现重组联合,做大做强。重点推动市特色农业商会成立和壮大,搭建现代农业产业领域交流合作桥梁,整合全市农业资源,打造永州农产品品牌。鼓励非公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创新,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企业给力

——稳坐永州市经济发展“半壁江山”

1994年,刚刚在木材公司上班一年的尹新利就面临下岗危机,在外漂泊打工一年后回家筹资创办了华利米粉厂,生产加工鲜湿米粉。他原本以为,湿米粉会给市民带来极大的方便,有广阔的市场,结果不到一年,便亏损18万元。1997年,尹新利专门到桂林请回专业的卤水师傅,并引进桂林米粉店,用华利米粉厂生产的湿米粉为原料,迅速打开了市场。华利就此迈出了“米粉王国”的第一步。20年来,华利不断改进技术,在米粉行业熟练应用“方便米粉连续自动生产线关键技术”及“方便米粉生产自动控制技术”,并与江南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改进生物酶制粉技术,取代了传统米粉添加化工原料制作工艺技术,在全市米粉加工行业形成龙头引领作用。

如今的华利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已发展成为永州市农业龙头企业之一,拥有上万平方米的现代厂房,生产符合GMP标准的鲜湿米粉、河粉、全干米粉;公司年大米及米粉加工综合加工能力达8万吨,产品主要销往全国各地;近3年年均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000多万元,利税近400万元,订单米粉专用稻每年帮助种粮农民增加收入2000多万元。

浙商、闽商、粤商……一大批说着各种方言、来自全国各地的民营企业家也纷纷加入永州市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潮流中。

截至去年12月底,永州市累计实有市场主体193922户,其中内资非私营企业3798户、私营企业25298户、外资企业277户、个体工商户158489户、农民专业合作社6060户,注册资本累计2536.9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38%、32.96%。2017年新设立市场主体46054户,其中内资非私营企业432户、私营企业6923户、外资企业39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064户、个体工商户36596户,新增小微企业6923户,新增注册资本614.93亿元。

当前,永州市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关键期,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较大,民营经济发展遇到一些挑战。乘风破浪会有时,针对这些问题,相信永州企业家们会继续发扬创新精神和实干精神,继续满帆前行,为永州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永州日报记者 王晶)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王晶

编辑:刘秋平

本文为湘商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xs.rednet.cn/content/2018/12/07/403767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商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