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凉皮成了“老北京小吃”?近日,有网友发文称,在北京南锣鼓巷某餐饮店内,出现了“正宗老北京凉皮”“老北京煎豆腐”“老北京五香肉卷”等“冒名”北京小吃。记者日前在南锣鼓巷看到,疑似网传“挂羊头卖狗肉”的店铺招牌已被撤下。南锣鼓巷商会会长徐岩表示,网传图片确实是南锣鼓巷某店内招牌,目前商会正在调查此事,将会对涉事商户进行整改。
这样一则有关小吃的新闻,让“老字号”企业生存的话题重新提起。莫说传统老字号,一些新兴的商业模式也不断在历史检验中大浪淘沙,起起落落。所以,那些深植于消费者内心的老牌子,如何走出传统经营模式的窠臼,如何适应现代的经济生活而不被淘汰,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话题。基于此,本版编辑选刊两篇评论,供读者分享。
一块招牌后面就是一段传奇,一尺柜台后都藏着一招绝活——老字号是见证城市历史的活化石。在很多“老字号”企业经营者眼里,“老字号”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长期的历史沉淀已经为企业积累了无形的品牌资产,是企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财富,但他们恰恰忘记了品牌是存在于消费者心目之中的,是消费者对“老字号”品牌的价值认同,可见“老字号”品牌价值量的大小并非企业所决定的,而是由消费者和市场所决定的。
张小泉、五芳斋、吴裕泰、咀香园、赵李桥、玉川居、莲香楼、新新麻糖、凤城老窖……这些耳熟能详的品牌实际上都头顶“老字号”的光环。在历史行进中,有的老字号顺势而为创造了新的辉煌,有的则难敌激烈竞争逐渐衰落。作为承载着商业文明记忆的企业,随着各方保护意识的提升,老字号的创新和继承已被提上日程。
早在1990年,原国家内贸部就认定了国内1600多家中华老字号企业,并授予金字招牌。在这些企业中,历史最长有近500年,如康熙8年创立的王致和,是最早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的调味品企业,对中国乃至世界发酵业都作出过巨大贡献。然而,仅仅过了10多年的时间,在这1600多家老字号中,勉强维持现状的占到约70%;长期亏损、面临倒闭破产的占15%;生产经营达到一定规模、效益良好的仅有15%左右。由此可见,曾经被誉为民族工业奇葩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正面临着一场“生存危机”。
为改变我国老字号企业步履艰难的经营现状,商务部早在2006年开始在全国实施“振兴老字号工程”。当年11月,商务部认定了第一批430家“中华老字号”。然而,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老字号”企业生产的商品已经丧失了社会价值,已经或即将被淘汰。相当一批老字号企业由于观念陈旧、积累不足、冗员多、历史包袱重、不重视老字号品牌的保值增值而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尤其是不少老字号由于长期忽视品牌经营和建设躺在所谓的“金字招牌”上不思进取,吃老本,结果往往招致老字号品牌文化积淀损失殆尽。
毋庸置疑,老字号要应对“生存危机”,就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进特许加盟和连锁经营等现代经营业态,加强标准化建设,学会借助“外脑”。老字号企业既应当充分自己的品牌和信誉优势,实现社会资本的积聚,整合各种资源,增强经济实力,又要注重保持自己的传统特色,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巩固原有的品牌,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品牌。对于缺乏技术含量的老字号来说,品牌和服务是其赖以生存的基础,而老字号要想形成固定的消费群体,就必须做足“文化戏”,除了不断挖掘和弘扬“老字号”的文化内涵外,还需要输入新的文化元素。当然,老字号在奋发图强的过程中更应珍视固有的企业文化、品牌潜质,充分发挥老字号文化本体的辐射力,吸取现代管理经验,适应市场发展需求,使老字号魅力弥新,名不虚传。在管理模式方面,老字号也需要引进国际先进管理理念,通过专业、系统和标准化的服务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
应该说,解决老字号管理体制上的束缚,通过网商等新的经营业态能拓展老字号的经营领域,如果不改变经营观念上的陈旧观念,即使改制、连锁、加盟、跨地域扩张也难以从根本上挽救老字号所面临的“生死危机”。目前江苏无锡共有27家企业被认定为“无锡老字号”,其中包括9家“中华老字号”。此前,多家老字号尝试开网店,但开得好的凤毛麟角,多数老字号网店仅是对现有销售渠道的补充,一些老字号还担心线上价格对线下门店造成冲击,对发展电商有所顾虑。而采取组团方式,规避了网络管控、结算等方面的问题,有利于做出规模,打响老字号品牌。此前,穆桂英、世泰盛、真正老陆稿荐、惠山泥人等11家无锡老字号得到授权,在本地电商平台“锡货网上行”开设线上业务。这是无锡老字号首次以组团方式进军电商,并与天猫、壹号店、京东等网购平台对接。据悉,到明年1月初,11家无锡老字号将以“地方团”的形式出现在淘宝“聚划算”,届时,各家老字号将首次抱团出战,为正式进驻电商积累经验。可以说,“老字号”要想图存求强,就必须切实转变观念,在创新发展上做好文章,大力拓展网络营销平台,不等不靠,学会靠挖掘自身潜力做大做强,才是老字号绝处逢生的最佳良策。这里,借用一位业界人士的话说:从来就没有救世主,老字号要想获得重生,只有靠自己救自己。■吴学安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吴学安
编辑:刘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