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观察 | 从邵阳商会的一次座谈会,看民营经济发展的三个支点

来源:红网 作者:陈雪骅 编辑:陈珏 2025-03-07 19:32:17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50304103140.jpg

长沙市邵阳商会2025年助推长邵两地经济发展座谈会。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雪骅 长沙报道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再度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全国人大首场新闻发布会就谈到了《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把党中央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举措上升为法律规范。

在湖南,有一支民营劲旅——长沙市邵阳商会,近年来飞速成长。2024年,有3家会员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商会在企业与政府、社会之间架起联系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常年推动民营企业集体提升和地方经济发展,成为值得研究的现象级民营经济成功样本。

几天前,长沙市邵阳商会2025年助推长邵两地经济发展座谈会在长举行,会上透露了许多信息。结合其成长壮大的经历看,可以说邵商的成功,生动再现了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的三个有力“支点”——

首先是市场和产业的活力水平。

这场主题为“聚势·向未来”的座谈会,共有政府官员、商会代表及企业家等200余人参会。

其中有多位来自省人大、省工商联和长沙市政府的领导,邵阳市方面由邵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周迎春领衔出席。

而商会这边,有长沙市邵阳商会创始人之一赵伯栋,名誉会长钟辰生,会长金国庆,名誉顾问刘平建、肖时勇,以及会长办公会成员、监事会主席团成员、顾问小组成员,常务副会长、副会长、秘书处等相关负责人尽数到场。

记忆中,这样的规模,只有在长沙市邵阳商会每年底举行一次的年会才可能出现。

这一次,不仅嘉宾规模相当,而且是在春季开年后、“全国两会”前举行。其时间节点特殊,会议规模盛大,足见双方“诚意”——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意愿非常强烈,邵阳商会寻求投资发展机会和回报家乡的心意非常真切。

微信图片_20250307164050.jpg

座谈会主题为“聚势·向未来”。

座谈会气氛很融洽,也很有活力。无论是上台发表讲话的政府官员,还是商会领导和企业家代表,讲话内容都很实在、很接“地气”,善用数据和事例来表达。

比如在会上,长沙市邵阳商会会长金国庆介绍,2024年商会共开展活动456场,走访企业312家,其中推动34家企业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跻身省级专精特新行列,16家入选省上市后备梯队,新增产值超50亿元,“过去一年,商会共引进德润数智、顶立科技等90余家优质企业,会员规模达到1000家”。

再比如,会上邵阳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曾剑萍用“六个一”来作招商推介,指出邵阳是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联动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功能聚集区、湖南对接东盟地区特色产业集聚区,并享受中部地区崛起、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新时代推进湘西地区开发等多重政策支持。其中特别介绍了新推出的“宝码荟”招商服务平台,并现场请求会场所有人员拿出手机“扫描屏幕二维码,或者通过微信搜索‘投资邵阳小程序’进入平台”。平台上既有邵阳市情介绍,也有分门别类的89个重点项目介绍,所有的招商引资信息和项目进度情况一目了然。

参加座谈会的邵阳官方代表用“千年宝庆·活力邵阳”来作为招商主打口号,并历数近年来高速公路和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以及三条国际贸易专线的便利,全方位展示在招商引资方面的“活力”。

而长沙市副市长、市工商联主席、市总商会会长康镇麟则谈到,长沙是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拥有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等重大开放平台,目前已形成6大区域制造业集群,并成功创建3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跃居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第5位。2024年,长沙GDP首次突破1.5万亿元,在全球科研城市中排名第23位。

从上述会议内容看,无论是邵阳市还是长沙市,都将城市活力、产业或项目优势、发展前景放在重要推介位置。邵阳市希望在外的民营邵商群体“多回家看看”,长沙市希望与邵商一起打造和运用更好的开放平台,“抱团出海、走向世界”。而长沙作为科创园地,邵阳作为承接产业的腹地,双方合作将形成强大势能。

微信图片_20250307165110.jpg

在座谈会当天,长沙市邵阳商会还举行了2025年会长联席会议。

座谈会上,双方都在渲染宜居宜业的市场环境“魅力”,而这恰恰是当下民营经济发展必需的“优良生存土壤”。

从邵阳商会这边看,一家企业的出现,可能只代表某一位企业家的创业志趣,而几十家、几百家、上千家企业聚在一起,代表的则是多门类、多领域的产业集聚,其本身就是一个巨大市场。

这个市场的活力水平,同样会对周边的、相关联的产业生态产生积极影响,这样的市场生命力,可望“孵化”出更多优质民营企业和新经济业态。

第二个支点,是政策支撑和立法保障。

市场和产业活力有几许,能很大程度上反映某一地区营商环境的好坏。除此之外,民营经济要发展壮大,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政策层面、制度建设方面的保障和支撑。

此次与会的邵阳官方人士就提到,为了吸引更多民营企业投资兴业,近年来,邵阳市因地制宜出台了《推进口岸平台建设及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邵阳市打造“4×500”特色轻工产业五年行动方案》《邵阳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十四条措施》等系列政策。当天主要介绍了《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促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支持措施》,表示“支持资金最高达2000万元”,可谓在政策支撑方面下了血本,在招商引资方面信心十足。

而长沙市邵阳商会之所以能在10多年时间,成长为湖湘第一大商会群体,与长沙这片开放、包容、创新的土地密不可分。

2024年,长沙获评“2024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并入选“全国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城市”,连续4年居“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全国前十。

在具体举措方面,如市政府门户网站专门设有“长沙优化营商环境网”,其开通以来,累计发布相关信息3700余条,公开重要政策及解读300余项,推介先进经验290余个。长沙市发改委、市优化营商环境协调事务中心还牵头构建“一网一码一线一平台一队伍”的“五个一”营商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全过程全周期立体式服务。

8487965d57584a93a88c5dc018dc0728.jpg

长沙市获评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而湖南省近年来也推出多项政策予以支撑,如今年1月实施的《湖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相比之前兄弟省市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更趋完善、更具可操作性。

如在全国范围率先规定“对违约失信的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可以采取限制各类政府资金支持、限制各类融资项目推荐、限制申请扶持政策、取消评优评先、限制进行政府采购、压减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等惩戒措施”;如规定“各级人民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赴企业开展学习、参观、考察、调研等活动,应当征得企业同意”等等,这些带有突破意义的新规定,并从立法层面予以保障实施,都是包括邵商在内的湖南民营企业的坚实“靠山”。

在国家层面,近年来利好不断。继2023年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31”条外,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以及本文篇首所说即将推出的《民营经济促进法》,都将成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有力支撑点。

民营经济发展的第三个支点,是企业自身要“过硬”,要有独具一格的市场竞争力。

在此次座谈会上,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叔红评价说“邵商是湖南民营经济的一块金字招牌”。

为什么能成为“金字招牌”?从座谈会透露的信息看,无疑是邵商本身的实力和市场影响力,自身有“过硬”的经得住市场风浪考验的水平。

以曾小山、赵伯栋、傅胜龙、刘平建、王石齐等为代表的邵阳籍企业家发起成立的长沙市邵阳商会,至今已走过了18个年头。商会规模也从几家企业,发展到了拥有上千家会员企业,涉足的产业已经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商业生态体系。

长沙市邵阳商会终身名誉会长 曾小山.jpg

长沙市邵阳商会终身名誉会长曾小山。

至今,从长沙市邵阳商会“走出”过5位全国人大代表,有全国500强企业3家、主板上市企业4家、上市后备企业20家。无论是三年疫情期间的“抱团取暖”,还是经济下行时的积极拓展发展空间,长沙市邵阳商会都从容应对、多元谋划,全力支持会员企业攻坚克难、发展壮大。

在上述座谈会中,长沙市邵阳商会常务副会长、湖南泰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钊晖,以及副会长、亚洲富士电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何春梅“现身说法”,各自分享了在长邵两地投资兴业的经验与感悟。这两家企业都选择了相对小众、又有刚需的市场赛道,并且以前瞻性、智慧型的姿态在业界做得风生水起。

邵阳商会中,像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

如万鑫精工(湖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清泉,2014年将公司总部从东莞迁到宁乡高新区,仅用10年时间,便做到位居全国前列的减速机生产制造企业,填补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中高端减速机的多项空白。

如湖南顺华锂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松文,从2013年开始探索磷酸铁锂的回收,勇闯无人区,果断拥抱资本,5年后实现产线扩产改造,预计碳酸锂产能达到年产1000吨。在新能源、锂电产业已成为热门产业领域的当下,在国家实施双减战略背景下,顺华锂业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看准方向,认准赛道,借力资本,创新技术,拓展市场,做响品牌,邵阳商会不少会员企业凭借自身敏锐的市场嗅觉,持之以恒在市场风浪中“修炼内功”。这种“内功”的炼成,便是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第三个有力支点。

微信图片_20250307170909.jpg

2023年,长沙市邵阳商会举行重走红军长征路活动。

据统计,现在有百万邵商遍布全球,邵商总资产超过了4万亿元。如此一个商业群体,不仅有着中国传统商帮如徽商、晋商、浙商等商业形态的融合传承,也有着放眼全球的视野胸襟和创新开拓之风尚。

浙商有发轫于浙南的“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在邵商群体中,也有这样的内核支撑,那就是湖湘文化中的“经世致用”理念和“吃得苦、霸得蛮、扎硬寨、打硬仗”的霸蛮精神,这种精神,成为支撑无数邵商“走出去,谋发展”的勇气和底气。

哪里有市场,就去哪里;哪里有商机,就去哪里。从一条毛板船在资江的惊涛骇浪中前行,到武汉三镇傲立码头的血肉拼搏,从一肩挑货沿街叫卖,到创业足迹遍布全球各个角落,邵商的开创精神,已经成了一种商业符号和气质。

市场活力是什么?民营经济发展的秘诀在哪里?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市场的活力,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也是这样,在找到政策的、环境的、内在的支点后,也就找到了一步一步做强做大的驱动力。

来源:红网

作者:陈雪骅

编辑:陈珏

本文为湘商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xs.rednet.cn/content/646947/99/1476069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商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