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话民企掌舵人 | 肖要林:十四年磨一剑 慧眼试锋芒

来源:红网 作者:王嫣 陈奥男 编辑:杨雁霞 2023-05-12 16:06:43
时刻新闻
—分享—

智慧眼公司照片_副本.jpg

智慧眼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从事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智能大模型等核心技术研究的人工智能企业。

DSC_0381_副本.jpg

智慧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肖要林。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王嫣 陈奥男 长沙报道

从湖南离家北上创业,到以北京为创始地,以湖南为大本营扎根家乡。打造识别认知万物的智慧之眼,是这家企业出发时的初心。

十四年磨一剑,从曾经的5人团队,到如今的400多名员工,智慧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直专注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发展。

通过“深挖洞”的纵向深耕,与“广积粮”的横向拓展,现在的智慧眼,业务已在人社、医保、卫健等领域全面开花,覆盖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服务6亿多用户。

择一事终一生,爱一行专一行,智慧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肖要林回想起这些年企业的发展之路,感慨万千。在科技领域,如何做到从百姓需求出发,与时代同行,“智”成潮头者?肖要林说:“这一切都源于使命感的驱使。笃定目标,坚定前行,人工智能赛道值得我们一生去钻研、探寻。”

北上创业:三把椅子背后的故事

DSC_0400_副本.jpg

智慧眼研发的长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自助服务一体机支撑系统。

“人类看世界的万事万物,80%-90%的信息来源于眼睛,而我们想去做计算机的眼睛,去识别去认知世间的万事万物。”提出这一想法的,正是智慧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建华。

2009年,在国内市面上还广泛使用小灵通的年代,营销专业毕业的邱建华和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肖要林想法一拍即合,和另外3位湖南老乡一起,组成了一个5人创始团队。

就在这一年,这群湖南青年满怀对人工智能行业的憧憬,从长沙出发,跨越近1500公里,北上创业,把企业扎根在了中国硅谷中关村,这,正是最初的智慧眼公司。

“当时我们查阅了国内和国际上,所有研究人工智能的论文和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关于人工智能视觉算法的标准和规范非常稀少。”也就是这一发现,让邱建华和肖要林坚信,这个领域是一片蓝海,而这,对于当时20多岁的他们来说,更是一个机遇。

“那一年,国内的移动互联网技术,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选择去北京创立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对我们团队来说,还是冒了很大风险的。”肖要林坦言,当时把公司创业地选在北京,最核心的原因在人。

人工智能的竞争核心是人才之争。对于一家刚起步的人工智能企业来说,组建团队,急需高精尖人才,而北京正是国内优质人才的聚集地,因此,这里成为肖要林和创始团队的创业首选地。

“当时,我们在北京组建团队时,因为资金有限,就在中关村租的房子,办公环境非常简陋,那时公司大厅里连桌子都没有,只有三把椅子。”在肖要林的记忆里,深刻地记得,那时来公司面试的基本上都是硕士、博士。“他们当场听完我们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描绘,心情都非常激动,但是梦想蓝图与简陋办公环境对比,进行冷静思考后,候选人心里都或多或少地对公司发展前景产生了怀疑。好在,我们用实力证明了自己。”

创业当年,智慧眼打造的人脸识别身份认证监督管理系统——社保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系统上线,在湖南郴州市率先使用后,很快推广到了全国。老百姓只要在家里的学习机上或在网吧里,通过远程人脸识别,就可以方便、快捷地领到养老金了,这样的做法,改变了以往百姓要去派出所开非死亡证明等繁琐的步骤,让当时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眼前一亮,既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又解决了养老金防冒领、丢失的问题。

这一人性化的创新,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大力推荐下,迅速在全国推广,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采用了这一技术、产品,而也正是因为这一系统的落地应用,让刚起步的智慧眼在国内牢牢站稳了脚跟。

转危为机:竞争深水区里的冷思考

在肖要林看来,从研究一项技术,到技术落地、最终变现,是一段相对漫长的过程。

作为国内人工智能领域里起家较早的企业,智慧眼在抢占国内行业先机的前提下,不断深耕,不仅在公司成立一年后,拿下了人脸识别自主研发专利;还于2015年、2016年、2017年连续三年,在国际生物识别之全球指静脉挑战赛上取得冠军……

2017年,“人工智能”大火,成为了当时全行业最受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那年5月,升级版的AlphaGo打败世界实时排名第一的棋手柯洁,一时间,人机大战、AI应用等词汇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时隔两个月后,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内容,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人工智能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发展阶段。

人工智能领域的火热,也让更多企业满怀激情地进入赛道。“那时,各大企业都说自己技术很牛,而对于客户来说,很难从专业的角度分辨出企业技术的好坏,因此,客户的选择就变得谨慎,选择周期也随之拉长。”肖要林坦言,这时,对我们企业来说,就是一个停滞期。

一个企业的经营,核心是看数据。一直以来,智慧眼始终坚持自主研发,每年要投入高额费用。“一家企业的稳定发展,现金流至少要保证未来6-12个月的循环。可在2017-2018年,因为客户选择周期的拉长,企业的营收速度就变得相对缓慢。当你看到企业的数据表现是进账少,支出多时,你的心理压力就会变得比较大。”肖要林说。

当行业竞争进入深水区时,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如何实现逆风翻盘?

那时的智慧眼面临两个选择,是像市面上大部分企业一样,用资金搏一回,还是潜下心来,把事情做好?“当时的我们,有过犹豫,但在短暂犹豫后,坚定地选择了后者。”

“在这个节点上,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如果不潜下心来,挖掘客户需求,把需求变成产品,得到市场的认可,我们企业很难破局。”于是,正是在这样思想的影响下,智慧眼提出了“做人工智能工匠,便利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的理念。

肖要林说,“这个理念确定后,我们依靠技术支撑,有针对性地构建产品能力,不断打磨、优化,经过几年的沉淀,在2019年时,我们的订单迅速回流,再一次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当年,我们获得了国家人工智能最高奖项‘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在人社、医保、民政、卫健等人工智能的细分领域里,排名稳居第一方阵。”

2021年年会_副本.jpg

如今的智慧眼,员工已有400多名,业务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

故乡是一个人的根,也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也就是在这一年,肖要林和创始团队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把总部迁回长沙!

“我们创始团队都是湖南人,在北京打拼了近10年后,内心对家乡越发思念和向往。”肖要林坦言,企业迈入高速发展阶段后,毅然选择回湖南发展,既是因为长沙产学研氛围致使北上广深人才回流,也是因为湖南营商环境的吸引,更是因为一份故乡情。

如今,智慧眼以湖南为大本营,形成了北京算法研究中心、长沙总部、深圳硬件研发中心,三地优势互补,从北到南全覆盖的高速发展格局。

执着坚守: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站在时代发展的风口浪尖,这些年,智慧眼始终以人工智能为核心,不断大胆创新,突破自我,现在,智慧眼已形成行业领先的自主研发能力,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从“感知智能”到“认知智能”,当下,智慧眼又再次从市场需求出发,围绕医疗AI大脑研究方向不断前行。

DSC_0388_副本_副本.jpg

走进智慧眼总部一楼展厅,“AI计算驱动生命健康”的标语十分醒目。

肖要林坦言,“我们企业的核心发展路径是想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去服务政府、企业和百姓,为他们提供有力支撑,提升政府与企业的工作效率,方便百姓的日常生活。”

“如今在一二线城市,病患更多的集中在城市中的几家大型核心医院里,如何实现百姓看病就诊的分流,真正做到小病不出村、不出社区?我们构建了一个人工智能医疗AI大脑,对它辅助开方、辅助决策和提出治疗方案的能力进行训练,让它把这种专业医生的能力变成一种AI能力,去助力基层医疗,让基层的乡村、社区医生在给老百姓看病的过程中,多一些技术支撑,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眼下,智慧眼的医疗AI大脑产品已在湖南、河南、新疆、内蒙古、江西等全国多地应用。其中,智慧眼云透析管理服务平台,去年10月,就落地应用到了长沙捷奥肾病医院。

走进捷奥肾病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患者站上由智慧眼提供的电子秤,对着屏幕进行人脸识别,原体重和脱水体重就一目了然地显示在了电子屏幕上。

长沙捷奥肾病医院医保科科长韩美成介绍,“没有使用智慧眼云透析管理服务平台前,我们需要手动去排病人的仪器使用治疗时间,现在我们用了这个系统后,只要把病人透析的频率设定好,这个系统就会自动滚动,排好病患就诊时间,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

DSC_0524_副本.jpg

装载智慧眼云透析管理服务平台的电子秤。

DSC_0537_副本.jpg

患者站上由智慧眼提供的电子秤,对着屏幕进行人脸识别,治疗前后体重清晰显示在屏幕上。

肖要林坦言:“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为构建智能化的社会服务的。而整个社会最核心的因素是人,人最关心的是健康。因此,这也是我们智慧眼下一步发展聚焦的诉求点。接下来,我们的工作将围绕大健康领域的研究、应用和服务来展开。”

“人工智能大模型是如今代表生产力的最新工具,智慧眼医疗AI大脑正是医疗垂直领域的大模型产品。”在肖要林看来,随着医疗AI大脑的不断迭代进步,AI计算将进一步驱动人类生命健康发展。

“我想用一生做好一件事。”眼睛是内心的索引。采访过程中,在肖要林的眼神里,记者看到了他对未来技术探索的坚定,对事业无悔拼搏的韧劲。人生漫长,晴雨交加,但若心怀热爱,即使岁月荒芜,亦能奔山赴海,静待一树花开。

在人工智能的赛道上,风云起伏十四载,智慧眼将政府、企业和百姓需求,与技术深度融合,肖要林和创始团队的思想,正如他们出发时所盼,正逐步成为计算机的一双“慧眼”,成为人类用科技识别万物、邂逅美好未来的智慧力量。

往期回顾:

对话民企掌舵人 | 周求华:重燃那团火,开创新全洲

对话民企掌舵人|罗炯:从一米灶台到2000平门店,天宝兄弟靠兄弟,但不止三个人

对话民企掌舵人 | 陈飞豹:我在长沙说爱你

来源:红网

作者:王嫣 陈奥男

编辑:杨雁霞

本文为湘商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xs.rednet.cn/content/646749/56/1264656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商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