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代洪商》热播 洪油文化再现洪商辉煌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梁馨雨 编辑:彭渊林 2022-04-22 17:46:06
时刻新闻
—分享—

8dbabfbad3b59a8aeb836bbc8a20497.jpg

红网时刻记者 梁馨雨 洪江区报道

“烟火万家,称为巨镇。”

“商贾骈集、货财辐辏、万屋鳞次、帆樯云聚。”

这是王炯在《滇行日记》中对洪江的描述。

近日,《一代洪商》的热播,将群众的视线再次拉入明清时期洪江大型油坊炼制“洪油”宏大场面。

《一代洪商》以历史真实事件为背景,以一桶清代底油为线索,聚焦洪江古商城,讲述了百年油号元隆油号掌柜刘云湘(张丰毅饰)和恒顺油号掌柜杨同昌(李立群饰),在奸商与官府、军阀、日谍、土匪相互勾结的历史大背景下三代的恩怨与传奇。展现了一代洪油商人在历史巨变中的家国情怀和商贾理念。

烟火万家 显洪油史当年辉煌

洪江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杨广文介绍到,在清咸丰年间,四川秀山有座油榨坊不慎失火,房屋被毁,存放的桐籽被烧得焦黑。油商们在损失惨重之际,认为这些被火烧得桐籽,弃之可惜,为了挽回损失,试图将焦黑的桐籽熬制成油。谁知,在这样的机缘巧合之下,歪打正着发现这种油品色泽黄黑,气味芬香,运至常德、武汉等地销售,船民们用来作船蓬的涂料,能防止雨水渗透,颇受欢迎。从此打开销路,批量生产,起名为“秀油”。清咸丰末年,秀油制作技术传入洪江。油商们在制作秀油的过程中,精心研究,从改革制作工艺入手,合理配方,将梓油、洗油按比例混合,熬炼制成一种新的油品,名叫“洪油”。

洪油色泽金黄,清澈明亮,具有良好的防潮、防腐。防蛀的通用性,无污染。从清同治三年张吉昌在洪江创建第一家油号开始,经营洪油的油号逐渐增多,形成集收购、榨炼、制作、包装、运销为一体的格局,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位居洪江经济繁荣的三大支柱产业之首。据《中国实业志》记载:“鼎盛时期,同业(洪油业)有十六七家之多,运出桐油(洪油)二十万担以上,值七百万元(银元)”。其产量在民国时期达到了全省桐油总产的39.03%。

6840dc5e7143fc0e23d08d8536cd6ce.jpg

商贾骈集 示洪油人精神不凡

清末时期的张吉昌油号、民国初年的庆元丰和徐荣昌油号,都号称为拥有百万银两的大户。《一代洪商》中主角刘云湘的原型人物是洪江庆元丰油号创办人刘岐山。

刘岐山,1860年至1865年在太平军中当士兵,九江地段失散离伍后,向农民家里买了只脚盆划过长江到九江回到刘家坑老家。为生存,其父亲让他到洪江堂姐夫所开的“高灿顺”油号学徒,从徒弟到总管达四十年之久。后离开油号后创办庆元丰布号。

清朝末年,油价大跌,洪江各油号都不敢买油,刘岐山慧眼独具,看准行情,将其手边财力,大量收购。1911年将油运到镇江出售,一举获利二十多万两银子,将布号改为庆元丰油号。

洪江杨恒源油号的老板杨竹秋,则是《一代洪商》中另一位主角杨同昌的原型人物。

杨恒源油号的前身是“恒源永”洪油号。于清光绪二十年由杨竹秋其父亲与他的堂侄婿傅成斋合资人创办。设号于洪江大码头巷。杨竹秋经商有道,洪油号逐年盈利颇为丰厚。

df362ec370899e3a52092615d10c6bf.jpg

当时,由于洪油的迅猛发展,还有力地带动了圆桶业、裱糊业、运输业和其他商业、服务业的发展。随着油漆的普遍应用,桐油失去了其主要市场。同时,公路、铁路的兴起,洪江水运交通优势不再,这一产业逐步走向衰落。

《一代洪商》剧组拍摄时在原洪江瓷厂遗存的厂房内,搭建了元隆油坊和恒顺油坊。拍摄杀青后,搭建的油坊除了成为许多游客的打卡点外,洪江区桂花园乡川山村借助《一代洪商》的影响力,重点打造洪油坊产业项目,建起油茶加工销售产业和洪油历史文化研学体验中心,洪油历经300多年的辉煌,如今,油茶成为桐油的另一种延续,带动周边村民致富。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梁馨雨

编辑:彭渊林

本文为湘商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xs.rednet.cn/content/2022/04/22/1115079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商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