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通江达海是湖南地理位置重要特征之一,也是身处内陆湖南人的胸怀。产业充分融合,交通纵横联接,信息无缝覆盖,文化湖海潮涌……如今,新时代的湖南已然来到海边,正谱写向海而生的全新篇章。红网特别推出“海边湖南”系列报道,记录湖南充分利用临海接海发展优势,紧抓机遇促发展,走好高质量发展路上的动人风景。
红网时刻记者 刘志雄 长沙报道
日前,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行动方案(2021—2023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为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湖南未来三年将实施开放平台建设专项行动。
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
高标准建设湖南自贸试验区
《方案》提出,到2023年,湖南自贸试验区实现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进出口年均增长20%以上。
未来三年,湖南将加强自贸试验区改革发展系统集成,打造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便利化、人才高端化、制度前沿化、产业全球化和辐射功能强的自贸试验区。同时加快推进各项改革试点任务的落实落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自主改革创新,大力复制推广改革试点经验。
根据《方案》,湖南将抓好自贸试验区规划实施,引进实施一批标志性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加快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探索建立共享协调发展机制,引导其他市州、县市区企业到自贸试验区设立总部,推动全省优势项目资源向自贸试验区聚集。深入实施国资国企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放管服”改革,积极探索多领域制度改革创新,推动一批牵动性大、穿透力强、精准度高的改革机制落实落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要素保障,优化政务服务,打造内陆地区营商环境新高地。建立健全改革发展、考核评价、统计监测体制机制,组建自贸试验区专家咨询委员会。
越来越多的高端会议选择在长沙国际会议中心举办。
加强中非合作,打造内陆地区会展高地
以会带展,以展促会。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会展业投入与发展,提出打造“中部会展高地”,全省涌现、引进了一大批知名产业会展项目。
《方案》提出,要探索建立市场化长效运营机制,引进培育专业化会展企业,拓展国内外邀商招展合作渠道,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经济生态链。推动展会数字化转型,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新模式。
要持续办好“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中国国际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产业博览会”“世界计算大会”“互联网岳麓峰会”“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全球湘商大会”“湘台经贸交流合作会”等展会活动,推动贸易成交和项目合作,不断提升展会产业带动能力。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策划、培育新的展会项目,吸引更多国际国内品牌展会落户。
9月26日-29日,第二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在长沙举行。
利用“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这一战略平台,加速建成中国面向非洲地区对外开放的先行区、桥头堡,服务国家对非合作,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是湖南近几年对外开放工作的重点方向。
《方案》提出,到2023年,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对非经贸合作企业超过600家。要发挥湖南“一带一部”区位优势,高质量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支持建设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打造辐射全国的中非商贸集散平台。要统筹规划布局和政策资源,支持长沙、株洲、岳阳、邵阳等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对非合作特色产业园区。加大非洲非资源性产品进口、研发和加工,打造集散交易加工中心。
《方案》提出,要建立对非经贸合作企业库(含商协会),完善合作机制,引进培育市场主体。积极推动中非海关AEO互认合作。探索建立中非易货贸易平台。加强中非经贸合作研究和产业人才培养,强化人才智力支撑。
益阳高新区。
推动各类园区差异化、特色化和集聚化发展
《方案》提出,到2023年,湖南省级以上园区要实际使用外资和进出口额占全省比重均达75%以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额突破2000亿元。产业园区是经济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推动各类园区差异化、特色化和集聚化发展,是高效率推进园区建设的主要目标。
《方案》提出,要支持园区探索链式招商新方式,扩宽链式招商新渠道,引进培育一批外贸外资实体企业和供应链企业。要开展跨境跨区域合作,建设专业园、国别(省份)园和飞地园,高标准建设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湖南)。
《方案》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园区建设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申报新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推动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报和升级工作,建设进口保税仓、出口监管仓。建立健全园区开放型经济考核机制和评价体系,打造一批开放型经济领跑园区。要推行外向型企业全周期结对服务制度,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具体问题,为市场和社会发挥作用创造更大的空间。
来源:红网
作者:刘志雄
编辑:周怡琳
本文为湘商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xs.rednet.cn/content/2021/11/23/10448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