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让市场主体敢于创新发展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何翠云 编辑:刘秋平 2021-06-07 11:19:54
时刻新闻
—分享—

国务院日前召开了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电视电话会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要继续把市场主体的痛点难点作为发力点,一体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为市场主体放权赋能,减少不当干预,加强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优化公共服务,让人民群众敢于创业奋斗,让市场主体敢于创新发展。

让市场主体敢于创新发展,这既是衡量营商环境的一个根本标准,也代表着诸多市场主体的心声,更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目标与宗旨。

此次会议强调围绕市场主体难点痛点,深化“放管服”等重点改革,释放了助力市场主体进一步恢复元气、增强经济发展动力的积极信号。但真正做到让市场主体敢于创新发展,还需不断调整思路、多举措多方发力。

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激活市场主体的重要性。只有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就业才会有“顶梁柱”,财富创造才有了真正的源泉。据了解,去年市场主体逆势增长2500多万户,今年前4个月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截至4月已增至1.4亿多户,活跃度大体在70%左右。激活市场主体活力,也是保就业,更是保民生。事实上,将激发主体活力与助企纾困并举,可以对经济基本盘形成有力支撑。去年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186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不断下降。与此同时,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新增市场主体也成为重要的税收来源。

李克强总理强调,去年面对多重严重冲击,亿万市场主体展现出强大韧性。实践充分证明,市场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没有市场主体,一切都成了无源之水。充分认识市场主体的重要性,充分重视激活市场主体的活力,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敢于创新发展的前提。

其次,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提升营商环境,是激活市场主体活力、让市场主体敢于创新发展的基础。李克强总理指出,“放管服”改革顺应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顺应了人民群众就业创业需要,着眼于培育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2015年5月12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首次提出了“放管服”改革的概念。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服务“六稳”“六保”进一步做好“放管服”改革有关工作的意见》,从七个领域提出了40多项具体的改革举措,如健全惠企服务机制、提高投资审批效率、消除消费的隐性壁垒、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等,对于激活市场主体、经济就业稳增长等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通知》,自2021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清单管理,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四种方式分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至此,简政放权又向前迈开一大步。据了解,这次深化“放管服”改革是力度最大的一次,全国直接取消的审批事项达到了68项,2022年底前全面实现涉企证照电子化。

其三,增强市场主体的稳定预期与信心是激活市场主体、让市场主体敢于创新发展的根本。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还取决于环境制度预期与市场信心。此次会议李克强总理强调,要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用制度和技术办法让市场主体依规办事不求人成为常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增强市场主体的制度预期、法治预期,是稳定与增强市场信心的关键。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增强制度预期,强化市场信心,是真正激活市场主体的活力、让市场主体敢于创新发展的根本。

“‘放管服’改革是刀刃向内的政府自我革命”。只有经过政府的自我革命,才能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信心,才能迎来市场主体敢于创新发展、以及经济的持久活力、社会的稳定发展与进步。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何翠云

编辑:刘秋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商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