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长沙市望城区大泽湖片区的全球湘商总部基地。
长沙市2025年“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暨“湘商新十年”新春座谈会现场。
“星商说”活动现场。
2024年11月1日第四届长沙“企业家日”活动现场。
长沙市工商联与长沙市司法局共同举办“三高四新·法治护航”民企座谈会现场。
2025年,组织企业家赴杭州、无锡等地的标杆企业参观学习调研。
大泽湖海归小镇展示中心。
2025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
这是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第一次将“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第一次明确规定“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制定和实施,在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长沙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长沙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持续当好民营经济“服务员”“守护者”“知心人”,积极发挥“统”的作用和“联”的优势,让民营经济成为长沙经济增长的主力军、科技创新的主引擎、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为民营企业浇灌信心、破除藩篱、开拓疆界,让每一份拼搏的热忱都能落地生根,向阳生长——
长沙连续3年在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整体排名和口碑投票位列全国前十。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4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长沙有6家企业上榜。
2025年一季度,长沙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411.90亿元,比上年增长5.1%,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5%;截至5月,全市实有经营主体196.23万户、同比增长7.82%。
长沙86家上市企业中,民营企业高达56家。
麓山脚下,湘江奔涌,这片厚植改革创新基因的热土,涌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春潮!
提振信心,企业聚精会神谋发展
城市和企业最好的关系,就是共同成长、互相成就。
2021年,长沙市人大立法,将每年的11月1日设立为“企业家日”,以一座城市的名义致敬企业家,为中西部地区首创之举。
“‘企业家日’是重要的日子,我们期待每年都可以参加。”在第四届长沙“企业家日”活动现场,长沙市工商联女企业家商会会长、湖南力得尔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卉说。
在金卉看来,这是属于企业家自己的节日,是对每一个企业家的致敬和关怀。
“‘企业家日’设立后,长沙企业家更有凝聚力了,愿意为长沙发展添砖加瓦。”湖南华腾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邓泽平说。
“刚来长沙,是政府给了我们一条龙的‘帮代办’服务。”“望城工厂投资1.2亿元,政府帮忙代建,我们再回购,切实减轻了企业的投资压力。”……2013年从美国回来,创办公司过程中,邓泽平记得政府的每一次帮扶。
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刚刚闭幕,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就来到湖南达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湖南丽臣奥威实业有限公司、长沙三顿半咖啡有限公司咖啡分拨中心等,调研企业生产贸易情况、咖啡产业发展及园区建设等,要求充分发挥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试点改革优势,以更大力度帮助企业“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真正把“展会流量”转化为“经贸增量”。
近年来,长沙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推动出台《长沙市政企常态化沟通制度》《市级领导干部联系民营企业和商会工作制度》,推动有关职能部门建立“点对点”“由点及面”“点面结合”常态长效服务民企机制。
目前,39位市领导联系71家民营企业和22个商会,推动发改委、工信局等职能部门与企业家座谈交流、破解难题,形成了多形式的政企恳谈机制。多年来,累计办理意见建议600余条。
《长沙市工商联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陪跑护航”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是长沙又一创新举措,目的是全生命周期守护民营企业茁壮成长。
“陪跑护航”细分为七大行动,包括成长赋能、权益保障、湘商回归、护航上市、协同创新、架桥拓市、强健组织。
6月10日,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来到宁乡,开启格力钛新能源公交车在宁乡的首次旅程。
“格力就是宁乡的企业,共同努力!”董明珠对宁乡营商环境十分认可。
格力与宁乡展开合作已15年,总投资超100亿元,已成为格力珠海总部以外产品品类最全、研发创新和智能化水平最高的综合生产基地。
为何选择长沙?
董明珠说,长沙的营商环境与其他城市最大的不同,不是企业有困难主动找政府,而是政府主动找上门服务企业,各部门的干部主动帮企业解决问题,让企业可以集中精力创新发展。
这种服务意识的形成,不是靠出台几项政策就能在短时间内看到效果,而是持续的“陪跑护航”、久久为功。
前不久,“万亿长行给力湖南”长沙银行千企万户大走访启动。
长沙银行“进园区、访协会、走企业、拓商圈、联社区、入乡村”,面对面倾听客户心声,实打实解决企业诉求,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落实落地,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民营企业、小微企业。
该活动通过“政府搭台、银企唱戏、市场运作”的方式,金融机构为企业传递各项金融惠企政策并量身定制融资产品和服务。
“我们已连续多年参加‘百名行长进百企’,我们始终愿意与广大中小微企业相伴成长、互为底气。”长沙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张曼表示。
此次行动中,长沙还建立银行抢单机制,依托长沙市信易贷平台,企业可同时选择5家银行机构公开发布融资需求,银行机构进行抢单,企业货比多家择优选择银行机构产品,审批放款时间同比缩短3-5天。
“制度的不断创新,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更有力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必须久久为功,一以贯之。”长沙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刘汇表示。
破除藩篱,开辟融合发展新赛道
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举全市之力形成“大合唱”,是长沙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关键。
政府对企业的服务,不再局限于单一方面,而是为其“生态赋能”。
2024年底,长沙市举行了一场国企民企协同发展推进会。现场发布国企民企协同发展项目111个,总金额1996.94亿元,涵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生态环保、科技创新等领域。
长沙国企民企协同发展,并非简单“拉郎配”,而是基于市场规律和企业需求,通过国企的引领和带动,民企的积极响应和参与,实现国企与民企在产业链上的无缝对接,最终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在长沙市副市长、市工商联主席康镇麟看来,“国企实力+民企活力=企业竞争力。”康镇麟介绍,2024年,长沙共举办了两场国企民企协同发展活动,发布协同项目247个,总金额2029.55亿元。
7月18日,在“政企同心出海同行”2025年长沙市国企民企协同出海推进会上,长沙市工商联国际合作委员会宣布成立,共绘长沙企业协同出海新图景。
营商,还在于搭平台,不断蓄水养鱼。
从2022年起,长沙整合“政府+民营企业+商会+高校及科研院所+金融机构”资源,以服务中心大局为主线,以系列星商活动为支撑,打造立体式、全方位的“1+N”星商服务体系。
“星商大讲堂”强引领、“星商学”提素质、“星商说”聚共识、“星商通”搭桥梁、“星商夜话”促发展——力挺民营经济,长沙把服务落实到方方面面,以真心换信心,用温度聚热度。
在长沙,访学充电有“星商学”,今年以来,组织企业家赴杭州、无锡等地,走进杭州“六小龙”,以及阿里巴巴、海康威视、正泰集团等标杆企业参观学习,以“他山之石”激发民企转型升级动能。
“星商说”,交流成长。邀请企业家围绕“强省会”“提信心”“家国情怀”等主题分享创业故事和成长经验。2025年开启第四季·高校行活动,走进湖南大学、长沙学院等高校,深化校企协同创新,全力托举大学生“背着双肩包创业”的梦想。
“星商通”,融通对接。创新“政会银企”四方合作机制,破题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需求,以金融“活水”滋润困难企业涅槃重生。在6月24日举行的“星商通”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精准对接会上,长沙市工商联共收集44家企业的3.57亿元融资需求,邀请中国银行湘江新区分行、中国农业银行长沙分行等相关负责人现场精准对接。
不止如此,2023年,上市公司董秘联谊会成立,随后组建企业上市专家服务团,这是长沙市委统战部贯彻落实“民营经济31条”,优化营商环境,助力长沙民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一项务实举措……
长沙,还致力绘就协同发展新画卷。
连续6年举办长株潭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系列活动;
牵头举办2025年长株潭工商联(总商会)联席会议,推动三市工商联在党建联建、产业协同等九个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服务长株潭一体化发展;
联合中南林科大、长沙民政学院及市人社局等举办系列招聘高校毕业生专场活动,479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超10000个,打通高校学子就业的“最后一公里”;
连续11年举办“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广泛开展“情暖湘商”大走访大慰问大招商活动,推动湘商总部基地落户长沙大泽湖海归小镇;
近十年累计促成签约项目300余个,签约金额达2700亿元……
“长沙已经从比拼审批速度、税收优惠,迈向构建‘热带雨林式’生态,打造最优营商环境。”长沙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何惠风说。
法治护航,激活做优做强大动能
民营企业最怕什么?不是市场竞争,而是不确定性。
《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令长沙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倍感振奋、深受鼓舞。
《民营经济促进法》犹如一颗“定心丸”,将有力支持、帮助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公平竞争、投资融资、科技创新等问题,进一步保护、规范和促进民营企业发展,让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更足。
近年来,长沙市工商联与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司法部门建立协作体系,拓展合作深度、提升合作效能,稳步拓展“工商联+”多元法律服务格局。
4月23日,长沙市工商联与长沙市司法局共同举办“三高四新·法治护航”民企座谈会,双方签订《关于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作机制》,在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商事调解、法治民企建设方面深化合作。
长沙市工商联还与长沙市委社会工作部共同优化12345-1“政企通”服务热线,与公安局签署《关于法治护航民营经济发展的协作机制》,与市中级人民法院签订《关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作机制》,联合检察院出台《关于依法服务保障企业和企业家权益的工作意见》,明确职责分工,做到信息共享、工作共推、问题共商。
长沙市工商联、市司法局协同打造的“商会调解”金字招牌,在全市建立47个商会调解组织,实现区县(市)全覆盖,2024年受理各类商事纠纷7.6万余件,商事调解案例多次入选全国工商联典型案例,为民营经济领域纠纷的快速化解提供了有力保障。
前不久,一起发生在宁乡与东莞两家企业、标的额近百万元的纠纷,在宁乡市工商联商事调解中心努力下,双方握手言和、达成调解。
“一个月内数十回合调解,不仅帮我们高效追回拖欠的货款,同时维护了客户之间的情谊。”当事企业赞不绝口。
近三年,长沙共调解案件14125件,调解标的额37.3亿元。
“无事不扰”,给足企业心无旁骛、自主生长的空间,是法治营商环境的直观体现。
长沙全面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让企业安心经营、轻装上阵。
近日,长沙市望城区司法局执法监督人员走进湖南运发科技有限公司,对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入企检查“扫码留痕”展开现场监督。企业负责人感慨,“以前每月平均接待3到4次检查,现在季度日常检查不超过1次,我们能腾出更多精力抓生产。”
今年1至5月,望城区涉企检查次数较2024年同比下降44%;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7.75万户,其中企业总量37468户,同比增长18.85%;一季度企业总量增幅长沙市第一。
40多年前,改革开放大潮涌动,民营经济如春芽破土茁壮成长;今天,长沙从政策驱动向制度创新跃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力促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
从实践维度看,长沙实践的精髓在于把握好了政府与市场的辩证关系。政府既不当“甩手掌柜”,也不做“万能管家”,而是成为民营企业的“服务者”“守护者”“知心人”。
大胆创新,勇立潮头。
长沙,民营经济正以蓬勃之势书写新时代的恢弘华章!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王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