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杨诚
郑小鸣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一个区域企业和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哪里营商环境优,人才、资本、项目就往哪里去。营商环境已日益成为全球资源配置和高端产业布局的决定性因素。
近年来,湖南省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但与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相比,与广大群众和企业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具体表现为:认识不到位。湖南省有些地方思想认识落后,仍然靠多让利、多补贴、低地价来吸引投资者,结果是企业发展缺乏后劲;作风不够实。近几年特别是2018年以来,我省强化政务监督、严格追责问责,有的领导干部产生了“干事易出错,不干最稳妥”的消极思想,不敢担当、躲事懒政等现象时有发生;诚信建设滞后。少数地方政府不讲诚信,存在“招商时候说一套,来了之后另一套”现象;服务意识不够强。一些地方业务办理手续繁杂,职能部门在面对企业纠纷矛盾和发展问题时,不是积极主动帮助解决,而是互相推诿扯皮,该管的管不到位,该服务的服务不到家。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是湖南省委、省政府着眼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全面推进便企利民的重大举措,是培育形成竞争新优势、推动新一轮扩大开放的总抓手。2019年,湖南更是在全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执行年”活动,聚焦企业和群众“最烦”“最痛”“最怕”“最盼”,对标“北上广”等先进地区,瞄准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使湖南成为投资创业福地。
面对当前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竞相发展的逼人态势,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走好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之路,需要站在国际化前沿,瞄准高精尖,对标企业和群众所需所盼所求,敢于“下深水”“啃硬骨头”——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有了思想上的“破冰”,才会有行动上的“突围”。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对标意识,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要在严守党纪国法、保持清正廉洁的前提下,不计个人得失,敢于闯、敢于试、敢于改,坚决破除观念陈旧、思维僵化和利益固化藩篱。
二是加强作风建设。在高度重视制度建设的同时,应注重思想价值引领和文化培育,实现领导干部教育管理常态化、制度化。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激励作用,为干事者壮胆、为担当者撑腰,激发领导干部的干事热情。
三是突出诚信建设。在优化全省营商环境中,坚决整治破坏发展环境行为,不断优化服务环境。要强化制度规范,将表态、许诺转换成能够行之长远的政策、法规和制度,形成让人信服的“契约”精神,打造诚信净地。
四是注重服务创新。着力打造以“六个最”为标志的一流营商环境:最简的审批。统筹推进“多证合一”改革,积极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推行受理、审查、核准“一人通办”,破解注册受理核准难瓶颈;最宽的准入。推行市场准入事项及市场准入管理措施一单尽列制度,实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公示信息与政务服务事项公示信息完全匹配;最优的服务。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紧密结合起来,以“保姆式”服务打造投资环境最优省份。以窗口招商引资服务为着力点,确保项目进得来、留得住。搭建银企合作交流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最高的效率。全面推行基层政务服务,完善“窗口工作规范”、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制度,深化“一窗式”改革,实现全程电子化;最省的费用。以企业家思维改善政务环境,瞄准企业投资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实行“一套材料,一次提交,同步办理,信息共享,限时办结”;最规范的监管。建立大数据平台,将企业的基本信息、社会监督信息、政府监管信息等归集到一个系统,实现相关部门之间数据共享,打造智慧监管体系。依法平等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为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社科院基地特约研究员)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郑小鸣
编辑:张丽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