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聚焦湖南民营经济,宣扬“最美建设者”。湖南省工商联和红网湘商频道7月17日启动了民营经济“最美建设者”主题宣传活动,将镜头聚焦民营企业家,讲述他们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新创业、转型升级、履行社会责任的优秀事迹,激励更多的民营企业家积极投身到湖南经济建设事业中来。
相关阅读:
红网时刻 通讯员 章勇 长沙报道
当洪水突然来袭、山体轰然坍塌、楼房突发大火,人们是束手无策还是选择相应的救灾应急产品化解危机?答案不言而喻。正是对民众应急救灾的关注和思考,让蔡明远在一份“为生命安全护航”的事业上坚持了近十年。
办公司 填补市场空白
如今的应急救灾产品品类丰富,其独特的功能令人倍感惊喜,如手电筒报警器,兼具收音机和手摇充电等功能;如急救帐篷,朝外可吸收阳光和反射阳光,还可以做卧床、临时担架等,然而在蔡明远创办长沙环康环保科技公司之前,不但湖南没有这类产品,在国内也还没有专门生产应急产品的企业,国人的应急救灾意识还非常薄弱。
那时,外国企业在中国购买应急产品,需要找不同的厂家,一套应急产品甚至需要找上百家公司才勉强凑齐。在沿海城市从事国际贸易工作的蔡荣陆续遇到这样的“差事”,每次她都费尽周折四处打听、采购,甚至托人去日本、韩国采买。后来蔡荣找到当时还供职于沿海某化工研究所的哥哥蔡明远,于是2010年底,兄妹二人放弃优厚的待遇回到湖南,创办了这样一家专门提供救灾应急产品的公司。
当时,不但行业内鲜有专门的生产企业和综合类服务机构,同时,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救灾应急还停留在事件发生后的补救上,救灾应急的预防建设远远没有现在这么被重视。“在国内是一个较为超前的事业”,蔡明远当时面对的现实是,这个领域没有一个政府部门制定或认可的行业标准,准入门槛、技术评定等几近空白。
2011年5月,蔡明远受邀参加国家减灾委的一个相关论坛,与政府部门以及相关专家聚在一起讨论行业标准的起草。“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至少表明国家这一块已经很重视,在考虑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蔡明远说。
一方面同已经领先国际的海外生产厂家保持常年合作外,一方面组建研发队伍,并聘请了一些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学者、教授作为智囊支持,如今,长沙环康环保科技已经被认定为湖南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和湖南省“小巨人”企业,拥有专利40余项,已先后服务国内30多个政府机关、1000多家社区、学校及企事业单位。
献爱心 担当社会责任
蔡明远在发展企业的同时,始终不忘初心、回报社会。
在2017年6月湖南那场特大洪灾现场,有这样一幕,令人为湖南企业家的责任担当而感动。2017年6月底,暴雨席卷湖南大部分地区,蔡明远号召员工临时组建3支志愿者救灾队伍共40余人,一支负责组装救灾应急箱包、一支负责搭建救灾帐篷、一支负责搬运和运送救灾物资,整整96个小时,奋战在救灾第一线,调集并搭建救灾帐篷40多顶,为灾区人民送去救灾应急箱60余组、水灾应急包500个。还向宁乡灾区捐赠一车价值5万元的救灾应急包。
而在2015年6月,蔡明远就牵头成立慈善组织——长沙市民众应急服务中心,发动防灾减灾救灾志愿者150余名,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防灾应急科普知识普及。5年来,在各机关单位、学校、社区开展安全应急培训及演练达1000余场次,直接受益10万余人。他带领志愿服务团队在湖南省内相继完成“情暖社区送安全”“社区综合减灾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防范教育培训项目”“农村留守妇女安全教育培训项目”等多个公益慈善项目和活动。
2017年7月至今,为响应党和政府精准扶贫的号召,蔡明远深入龙山、桑植以及宁乡沙田村开展精准扶贫,结合公司综合减灾服务特色,与宁乡沙田乡沙田村村委结对签约,通过在沙田村开展综合减灾能力提升培训指导、进行农村社区防灾减灾集中宣教、开办居民防灾避险自救技能培训课堂、针对社区应急救援队伍及灾害信息员进行业务培训、开展社区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并捐赠应急救援箱等行动,系统全面地提升了沙田村的综合减灾能力,在减少灾害损失的同时达到精准扶贫的社会效果。
来源:红网
作者:章勇
编辑:刘秋平
本文为湘商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