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华:勤劳铺就“新稻路”

来源:红网 编辑:刘秋平 2019-05-12 12:15:32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耒阳站讯(记者 梁昕) 五月初夏,一场小雨过后,耒阳市三都镇洪塘村“鹏誉农业”种植基地,一畦畦新培育的秧苗,在清风中舒展腰肢,抽芽吐绿。“立夏落雨,谷米如雨”,顺意的天气和眼前这片勃勃生机,让文华心里踏实了很多。“立夏到农事忙。”文华告诉记者,每年的这个节气,基地中数千亩的稻田耕种和蔬菜种植,都让他忙得脚不着地。

文华,现年39岁,耒阳市鹏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湖南省种粮大户,全国粮食经纪人。

5年前,文华还只是一名游刃在广东商贸圈如鱼得水且小有成就的外企白领。文华笑称,出生农村的他,靠着努力已然跃出了“农门”,却没想到有一天,还会选择回来跟泥土打交道。

“喜欢挑战,不走寻常路。”这是文华对自我个性的描述。不甘平庸的他,一直梦想能拥有自己的事业。2013年,文华结束了安逸稳定的高薪白领生涯,在耒阳市政府的号召下毅然决定回乡投资农业。

2014年7月,文华在自己老家三都镇创办了金盛泰农机专业合作社,引进了一大批现代化农机设备。准备大干一番的他还一口气承包了一千多亩农田,凭着蛮干和想当然,折腾了大半年,发现投入的100多万资金非但没有盈利,还带来了严重的亏损。

“虽然自己生在农村,但对农业也是个门外汉 。”文华说,创业初期的失利,如当头一棒,给了他沉重的一击,让他彻底明白:“创业光有激情和干劲是不行,必须懂行!”

2015年一开春,他就一头扎进了田间地头,插秧施肥、灌水排洪、防虫除害、割禾脱粒,晒谷装仓……每个环节,每个流程,他都亲自参与,用自己双手和汗水体验春耕秋收。只要一遇到难题,他就会立马动身去相关部门找农业专家请教学习。就这样,他每天早出晚归风来雨往,扎扎实实地做了一年农民。

合作社大小农机数十台,每台他都能熟练操作,这也让很多农户赞叹不已,直夸这个年轻老板“开得了奔驰,也犁得了田,是个实干家!”

“只有自己亲自参与了,才真正了解透了这一行。”一年的辛苦付出让文华收获了宝贵的农业经验,也让合作社的生产和管理都步入了正轨。

在发展现代化农业上,文华永远是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为扩大合作社影响力,带动农户共同发展现代化农业,从2014年起,文华就先后发动并成功举办了耒阳市首届油菜直播机推广会,耒阳市首届水稻统防统治飞防演示会,耒阳市首届红薯全程机械化作业推广会,耒阳市首届水稻秸秆回收推广会,并建立了耒阳市首家密室育秧中心,大大提升了合作社在业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也让农户增加了对自己和合作社的信任度,为以后的产业联盟建立了良好基础。

2016年,文华把全部精力放在农产品销售上,开设了自己的直营店和网店,并成功举办了耒阳市首届农产品年货节。为把农产品推向全国,他四处奔波参加各种农博会,并与多省终端商以“订单式”销售模式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成功搭建和拓展了自己的农产品销售网络。

2016年11月,文华正式成立耒阳市鹏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公司成片流转了2000多亩水田,建起水稻种植核心基地,为周边水稻产业化、规模化种植起到真正示范带动的作用;与周边近50家新型经营主体和大户组成了3500多亩产业联盟体,实现了统一代育、代插、代耕、代防、代烘、代收,让农户提高收入的同时降低了生产种植成本。为确保田间收获的稻谷能得到及时处理,降低收后损耗,公司还投入70万元购置了4台大型烘干设备建成了“文华烘干中心”,并配套了装运设施,新建了1000多平方米的钢构棚,日烘干处理稻谷能力突破70吨。

2017年,文华又开始琢磨着如何打造特色产业。他尝试“稻鱼养殖”新型种植技术并获得成功,不仅大大提升了粮食品质和产量,还增收了副产品,提升了公司整体收入。“鹏誉”牌稻鱼香米,也成了公司的招牌产品。

辛勤的汗水总能浇灌出丰收的果实。在政策帮扶和自己的精心经营下,“鹏誉农业”公司发展逐年壮大。优质的服务体系和完善的产业链,也让公司业务全面开花,分别与哲桥粮库、军供粮库、生平米业、愽大集团签订了优质稻和普通稻谷销售协议。公司秉着“健康、生态、绿色、共赢”的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通过创建联盟、延伸服务、开发品牌三大举措,截止2018年底,共流转耕地3200余亩,签约农户2000余家,服务农户2000多户,带动120余户农民脱贫增收;并通过规模种植、开展社会化服务及加工销售,实现年产值1800多万元,年利润过百万。

文华在一步步圆自己的“农业梦”时,也不忘回报社会。近年来,“鹏誉农业”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和“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号召,积极探索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技术扶贫等多种扶贫方式,通过土地流转、技术培训、安排务工、回购农产品等途径,与贫困户签订务工合作协议、农产品直销协议等,优先吸纳贫困户务工及回购其农产品,帮助贫困户创业就业,增收脱贫。2018年,共为大市镇、三都镇42名贫困户提供就业;共流转369户贫困户的土地,为贫困户增加收益120700元;为126户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了技术保障;还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219户贫困户稻谷,解决贫困户农产品销售难题,为其产业发展吃下“定心丸”。

今年4月28日,在衡阳市举行的表彰会上,文华身上又收获了一个新的闪光标签——衡阳市劳动模范。对于"劳模"这道荣光,文华愧言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他要尽自己更大的努力将企业做大做强,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出力,并带动和引领更多的父老乡亲共同致富。

成功没有捷径,文华靠着坚持不懈、勇敢创新,一步一步用勤劳、汗水铺就出致富“新稻路”。

来源:红网

编辑:刘秋平

本文为湘商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xs.rednet.cn/content/2019/05/13/550920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商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