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同心筑梦】何清华:驾起“先导式创新”的马车

来源:三湘统战 作者:纪红建 编辑:刘秋平 2019-04-01 09:01:22
时刻新闻
—分享—

  产学研结合的实践者,公司产品居国内一线品牌位置,为湖南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

  驾起“先导式创新”的马车

  十九年前,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何清华决定下海。那一年,他五十三岁。

  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样的年龄和这样的身份完全可以等着退休享清福了。可,何清华的下海事业才刚刚开始。

2006年,在深交所股票开盘显示屏前

  八年后,何清华的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和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并称湖南工程机械制造业的三驾马车,让人始料未及。

  这个老书生是怎样一步步驾起这辆机械制造的马车的呢?

  1946年,何清华出生于湖南省岳阳县,和那个时代所有人一样,他也曾上山下乡。那些艰苦的日子里,他从未停止过折腾。他创办过大远农场,接触过机械设备,也当过车工,并且自学完成了大学工科的全部课程。

  直到恢复高考的春风带来命运的转机。1980年,何清华考取了中南大学(原中南矿冶学院)研究生。此后,他与科研结下了不解之缘。1984年,研究生毕业并且留校任教的何清华开始从事现代矿山设备的科学研究。不久,何清华及团队凭借主持研究的全液压凿岩技术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指导研究生

  那些在实验室的日子,何清华带领他的学生花了大力气做科研。

  “记得那时候研发第一台露天液压钻车样机,在德兴铜矿做试验,我们一呆便是五个月。”何清华说,“有时候为了赶时间,矿山放炮以后,炮烟还未散尽,人已经进去了。”科研条件艰苦,可他乐此不疲。

  当一个个新成果被研发出来的时候,他高兴极了。可最终,科研成果只有成功转换成生产力,才算是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十多年来,关于压桩机的产业化过程,一直都是由他与许多厂矿企业合作推进,但不太顺畅。

  何清华记忆最为深刻的是与河北某厂的合作,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地完善技术、修改图纸,但是企业不高兴了:“何老师您怎么又改了图纸,这一改我们全乱了!”

  “一个成果要变为产品,要不停地改善,不停地完善。他们觉得这是个非常麻烦的事情。”何清华说,这样的思想差异将鸿沟拉得越来越大。

2012年,在马来西亚世界创新大会做专题演讲

  何清华苦恼之余积极想办法,起初,他想着是否能实现高校办企业,达到产学研一体化?有了想法,他立即向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请示,可多次无功而返。何清华心急如焚。直到1999年,中南大学实施“专家办产业,教授抓转化”政策,何清华果断抓住了这个机遇。

  东拼西凑借款五十万元。1999年7月28日,五十三岁的何清华正式成立长沙山河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在租来的旧厂房上,何清华写下“修身治业,兴企强国”几个大字。

  高起点的山河智能注定了会有一个远大前程。在“先导式自主创新”模式的指导下,山河智能的技术投入具有明显的前瞻性,市场上总是先人一步。山河智能进军挖掘机市场的过程,正是先导式自主创新模式的最好体现。2001年可以说是山河智能挖掘机品牌的元年。那时,国外挖掘机品牌在中国如日中天,中国自主品牌几乎全军覆没。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山河智能掷地有声:“我就不信,中国做不好挖掘机。”

  就在这一年,在租赁的厂房里面,山河智能开始做起了挖掘机。

  “中国不是小国,是个大国,装备制造是立国之本。”何清华将满腔家国情怀倾注在事业里。

2015年,比利时山河欧洲子公司开业

  2005年,短短四年时间,山河智能的小型挖机就已批量出口到西欧发达国家,成为唯一一家来自欧洲以外,以自主品牌在欧洲批量销售小挖的中国企业。2006年,山河智能上市了。2011年,山河智能进入全球工程机械五十强。

  依靠“先导式创新”模式,如今,山河智能已在地下工程装备、全系列挖掘机、现代凿岩设备、特种装备、矿山装备、起重机械、液压元器件和通用航空装备等十多个领域,成功研发出两百多个规格型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高端装备产品。

  在山河智能,同事们称何清华为何老师。何清华信奉技术为王,创新为本,他的办公室一直设在研发中心。现在的山河智能,每九个员工中就有一个研发工程师。

  七十三岁的何清华走路带风,每天早晨六点多他就起床出门了,不到七点就已经到了公司。只要没有出差,他都会到车间去转一圈。

  “不能简单地模仿别人,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这就是我的梦想。要真正做到对世界有价值有贡献。”何清华用行动一步步充实了中国机械的基石。

来源:三湘统战

作者:纪红建

编辑:刘秋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商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