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曾佑桥:“云开日出”缔造农民企业家创业传奇

来源:湖南省工商联 作者:潇湘之声 谭海洋 编辑:刘秋平 2019-01-10 16:18:02
时刻新闻
—分享—

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

中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改革开放40年来,一批又一批,湘籍民营企业家发扬敢为天下先的湖湘精神,助力中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增加就业的重要渠道。奋发有为新时代,湘商制造再出发。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潇湘之声推出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领航——湘商制造》。

      今天推出第十五篇《曾佑桥:“云开日出”缔造农民企业家创业传奇》

他是筚路蓝缕的湘商拓荒者,是邵商的旗帜。他与三兄弟一同创办了改革开放后湖南最早的一家民营企业;他带领企业“四次转移”,把偏居邵东一隅的家庭小作坊,发展成为现代化的铝业集团。他就是湖南曾氏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曾佑桥,人称“中国铝王”。

云开日出,曾氏兄弟4个月就成了万元户

65岁的曾佑桥一直有拍照留念的习惯,每逢重大的日子或有意义的时刻,他都喜欢用相机来定格。而在他办公桌上一摞厚厚的照片中,一张拍摄于1979年1月27日的泛黄老照片,曾佑桥格外珍惜。只见照片中的曾佑桥兄弟4人都穿着一身蓝色中山装,戴着建军帽,众人的嘴角微微上扬。每逢向人介绍这张照片,曾佑桥都要特别指出照片右上角“云开日出”这4个字。

1978年12月22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决定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曾佑桥那年25岁,兄弟4人,在大队综合厂从事篾业编织和单车、板车、喷雾器等五金修理,没有工资,只能在生产队记劳动工分,他们总感觉憋屈,浑身有劲,却无法施展。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父亲及兄弟们得知消息后,从大队拿回报纸,关上房门,几个脑袋挤在一起一字一字反复学习报告,激动地说不出话来。当时他们兄弟几个就暗下决心,云开了,太阳出来了,要抓住这个机遇好好地干。

打定主意之后,曾氏兄弟开始在商海搏击。1979年3月,曾氏兄弟见城乡市场眼镜销势很俏,决定到耒阳做眼镜批发生意。曾佑桥卖了一头猪给食品站,并借来600元现款,筹资800多元。4个月时间,他和兄弟们以耒阳为根据地,东到上海、南京、杭州、苏州,西到成都、重庆、贵阳、昆明,南到南宁、百色,北到武汉、黄石,依靠批发小小的眼镜,居然赚回了一万多元利润。

紧随改革开放浪潮,小作坊蜕变成现代化工厂

1981年,曾氏兄弟在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之后,在邵东大坪村开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工厂——十字铝制品厂,这成为后来曾氏“铝业王国”的最早雏形。但当时因不准私人办厂,曾佑桥只好以生产队的名义领取工商营业执照,员工招聘也不能超过3人,这些限制让曾佑桥还难以施展抱负。

1988年,改革开放的大潮开始从沿海涌向内陆。这一年,湖南开始建立湘南改革实验区,曾佑桥得知消息后,兴奋不已,决心把企业发展重心转移到永州冷水滩。当年6月2日,他带领15名工人,一年以后,建立起一个占地10亩,拥有固定资产30万元,年产10万只压力锅、产值达到100万元的压力锅厂,曾佑桥将其注册为“迎乐”牌。借助电话机这些时代产生的新鲜工具,公司营业一路飙升。曾氏企业也开始从小作坊蜕变成现代化的工厂。

1992年,是历史的又一个转折点,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掀起了新的浪潮。曾佑桥和兄弟们认识到企业走向集团化、综合化之路是大势所趋,决定组建企业集团,并逐步把企业做向全国。

但当时民营企业还实力弱小,单靠自身积累发展,成功之路较为漫长,曾佑桥想到了和大型国有企业联营。1995年10月,曾佑桥“三上沈阳”,凭着自己的诚意和韧劲,成功说服沈阳双喜压力锅公司同意与曾佑桥联合办厂。而这次合作也促成了曾氏企业的第二次转移。

搬迁长沙后,曾氏企业快速发展。1998年,曾佑桥及兄弟4人的整个曾氏企业集团下属10个经济实体,共完成产值2.1亿多元,利税达到2075万元,企业首次成为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曾佑桥获得了“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的称号。

响应国家号召,西部开发铸就曾氏铝业王国

2000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曾佑桥力排众议,决心响应国家号召,走出湖南,开始把广袤的西部作为自己新的战场。

多年后,曾佑桥在回答他为什么要选择本就偏僻的贵州安顺时,他这样回答:“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企业家,必须响应国家的号召,要把创造社会效益和实现自身价值放在同一个平台上。”

为让新建的厂房快速匹配企业发展,白天,曾佑桥在工地检查、指导,晚上召开管理人员、工人及技术骨干会议,一日三餐都泡在工地上与工人一起吃。有一次,他累趴了,在工地上靠着一根柱子就睡着了。

回忆起那段日子,曾佑桥说,动力都来自要早点建成投产,因为时间就是市场,不能抢在时间前面,就会浪费项目,甚至于辜负这个时代。至今,安顺铝厂已完成投资13.5亿元,年产电解铝12万吨,年销售19.2亿元,每年上缴利税7240万元。

西部八年创业,让曾氏集团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跨越式发展,曾佑桥也成为了“中国铝王”。

再踏征程,向高新技术产业转移

2008年北京奥运之后,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国家开始提倡发展循环经济,传统制造业面临着新的环境,曾佑桥开始重新思考企业的发展方向。2010年,曾佑桥开启了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对旗下大企业进行节能降耗改造,同时向高新技术产业转移。

2013年,曾佑桥选择重回长沙,他和合作伙伴投资了20多亿元,在长沙市高新区购地438亩,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曾氏企业麓谷工业园。该基地专门针对湖南小微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电子信息企业进行孵化。

改革开放四十年,曾氏企业经过“四次转移”,由一个家庭小作坊,一步步成长为庞大的铝业集团。“没有改革开放的政策,那我们现在就可能还是在农村里面做点小事。”在曾佑桥看来,如今的这一切,并不是自己有多高的经营智慧,而是自己身处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来源:湖南省工商联

作者:潇湘之声 谭海洋

编辑:刘秋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商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