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米之乡”湖南,小龙虾产业“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随着新一轮稻田养虾的扩张,湖南小龙虾产业怎样做精做强——
三问小龙虾
湖南日报记者 张尚武 通讯员 谢仲桂
5月,小龙虾上市黄金季节。“虾须像天线,怒张大铁夹”的小龙虾,深深刺痛省内业界的“神经”。
上世纪九十年代,洞庭湖区野生小龙虾引领餐饮时尚,湖南是最早开发小龙虾的少数几省之一。进入新世纪,湖南的益华、顺祥等水产公司开发整肢小龙虾,畅销欧盟、美国。
2002年,欧盟单方面公布禁止中国动物源食品进口,当时代表中国小龙虾行业与欧盟谈判并据理力争的就是益华水产公司。
如今在国内小龙虾产业版图上,湖南已远远落后于江苏、湖北,尤其在小龙虾的科研示范、节庆文化等方面,更是难望其项背。
从产值来看,2016年,湖南小龙虾综合产值近40亿元;而湖北接近700亿元;江苏仅盱眙一个县就突破100亿元。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湖南小龙虾产业如何摆脱这种尴尬,迎来健康快速发展?记者近日深入洞庭湖区的南县、君山区和湖北潜江等地,看现状、找差距、问良策。
1问: 稻田养虾“蹦”得快,湖南发展小龙虾优势何在
养虾、捕虾、贩虾、吃虾……5月,洞庭湖区腹地南县,小龙虾成为当红的主角。
南县南洲镇养虾能手欧术秋,今年发展稻田养虾400亩,4月下旬以来小龙虾陆续上市, 40多万元已轻松落入口袋。他风趣地说:“过去‘瞎忙’,四季手头紧;现在‘忙虾’,天天有钱进。”
刚上市时,南县小龙虾统货价每公斤高达40元,现在已是旺季,价格跌至每公斤24元。但即使按当前价格,每亩产小龙虾150公斤,亩增收仍然超过3000元。
南县的小龙虾,养得好、不愁卖、有效益。该县小龙虾养殖协会年初主办稻田养虾培训班,一次就有1300人参加,养殖小龙虾的吸引力可见一斑。今年全县稻田养虾新增4.5万亩,总面积达28.5万亩。
不仅南县,整个洞庭湖区稻田养虾快速扩张。
西洞庭湖区的安乡至澧县一线,新建的稻虾种养示范基地动辄成千上万亩。巨隆公司整体流转澧南垸,2万亩稻田养虾直供上海。
在东洞庭湖区,君山区建新农场及周边,连片3万多亩稻田养虾,单个基地规模在全国数一数二。
据省农委统计,去年湖南稻田养虾面积将近60万亩,今年已超过80万亩,湖南稻田养虾规模居全国前三位。
“湖南小龙虾产业发展,失去了黄金十年,近两年才奋起直追。”南县水产工程师秦勇称,湖南稻田养虾发展来势迅猛,产业化水平仍有待提高。
以良种繁育为例,湖南小龙虾的种苗大多来自湖北。记者在潜江采访获悉,当地财政扶持莱克集团,建立服务全省、辐射全国的小龙虾良种繁育中心,总投资逾3亿元,年产虾苗30多亿尾,可为100万亩基地供应虾苗,抢占了种源制高点。
“差距很明显,也说明湖南小龙虾发展潜力大。”湖南省农技推广总站站长邓辉平称,我省洞庭湖区低洼冷浸田多达1000万亩,很适合发展稻虾共作。相比之下,湖北全省适合养虾的稻田在500万亩左右。
洞庭湖区小龙虾集散地——岳阳洞庭渔都,每天发往全国的小龙虾近100万公斤,是全国最大的小龙虾批发市场。友谊水产门店负责人肖海书称,洞庭湖区生态环境好,产出的小龙虾质优价高,比外来虾售价高10%左右。
洞庭湖区密布沟港河汊,野生小龙虾资源丰富。6月中旬稻田养殖的小龙虾淡出市场,河湖野生小龙虾就接连上市,正好填补淡季供货。更重要的是,野生小龙虾筛选种虾,能避免“近亲繁殖”,提高虾苗质量。顺祥水产公司已攻克野生小龙虾繁育难关,洞庭湖小龙虾可望构筑种源优势。
“稻田养虾上规模,产业链布局要抓紧。”省农委主任刘宗林称,湖南小龙虾要补齐种苗繁育、精深加工、品牌打造、流通销售的短板,环环发力壮大产业链。
2问: 小龙虾轻装前进,省内业界如何放下“思想包袱”
过去10年,国内小龙虾产业发展壮大,湖南小龙虾坐失良机。专家分析,个中原因不少,但关键还是“思想包袱”太重。
10多年前,顺祥水产公司就开始参加欧美的龙虾节。公司创办人周顺祥称,当时我省对小龙虾的主流观点,依然停留在防范外来物种风险,认为小龙虾打洞会危及大堤。
多年研究后,周顺祥早已熟知小龙虾的生活习性,小龙虾只在繁殖期才打洞,多垂直向下且并不深,打穿小田埂或有可能,所谓小龙虾打洞会危及湖区大堤实属夸张。
与湖南不同,江苏、湖北对发展小龙虾产业高看一筹。早在2001年,江苏盱眙就开始主办龙虾节,湖北则对小龙虾开展专项科研攻关。从那时起,湖南与江苏、湖北的差距日渐拉大。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原产于美洲,由于繁殖快,耐富营养化,在长江流域的沟港河湖和水田很容易养殖。
作为外来物种,省内业界对小龙虾多有顾虑:如果发展太快,市场过度饱和,将导致生态灾难。
对此,省农委专家刘年喜称,对外来物种的生态危害,国家有严格评估机制,小龙虾风险可控。在动植物中,许多外来物种都为我所用。稻田养殖小龙虾,既丰富市民的餐桌,又带动农民增收,何乐而不为?
小龙虾的市场是吃出来的。由于肉质鲜美,蛋白质含量高,国内小龙虾消费一直处于快速扩张中。近几年,从长三角到新疆、内蒙古,小龙虾红遍夜宵摊档,火爆宾馆酒楼。因此,尽管小龙虾产量成倍增长,却依然难以满足人们的“胃口”。
在国际市场上,小龙虾也是量价齐升。顺祥水产公司出口事业部负责人周炎介绍,近5年,公司出口欧美的小龙虾从每公斤8美元攀升至14美元,已接近高端水产品北极甜虾的价格。来自东南亚的小龙虾订单迅猛增长,已占到公司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
“当然,对市场保持警醒是对的,小龙虾总会有市场饱和的时候。”周炎称,着眼长远,湖南小龙虾要作好规划,壮大龙头,精深加工,打响品牌,确保产业健康发展。
近10多年来,稻田养虾在湖北走向成熟,至今已发展到300多万亩。在潜江,农民发展一亩稻田养虾,政府有补贴,还推出小龙虾保险,为虾农系上了“安全带”。
借鉴潜江的做法,南县从今年起开始对成片上千亩的稻田养虾给予补贴。对此,当地也有不同观点:小龙虾效益好,政府再给补贴,会不会导致“醉翁之意不在稻”,从而影响粮食生产?
实践证明,在湖区低洼冷浸田推广稻田养虾,不仅虾增收,还有利于粮食稳产能。
南县金果合作社发展稻虾共作1100亩。社员刘建良介绍,这些低洼冷浸田,过去种双季稻效益低,部分田遭“弃耕”。3年前,合作社示范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模式,稻为虾遮阴,虾为稻供肥;田里不打药,虾为稻除虫,亩产稻谷稳定在500公斤左右。由于“虾稻”品质好,金之香米业专门收购,价格比普通稻谷高出20%。
今年4月,省农委在南县召开现场会,推进洞庭湖区稻虾产业发展。省畜牧水产局局长袁延文称,在适宜地区推广“虾稻共作”,改良田间生境,生态虾卖得好,生态稻有效益,农民多多受益,这就找准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切入点。
3问: 打响品牌,湖南小龙虾怎样讲好“三国故事”
号称“中国小龙虾之乡”的湖北潜江,一只小龙虾雕塑重达100吨,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也清晰地表明了潜江争夺“虾王”的雄心。
行走潜江,空气中弥漫着小龙虾的气味。这里的龙湾养殖基地、小龙虾一条街、小龙虾博物馆都被冠以“国字号”。 潜江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贾平安信心满满地说,潜江稻田养虾已达50万亩,莱克集团稳坐国内小龙虾加工出口头把交椅,潜江发展小龙虾的经验,外省难以复制。
在江苏盱眙,6月中旬即将举办第17届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盱眙小龙虾养殖面积虽不及潜江,但凭借龙虾节的影响力,“盱眙龙虾”品牌价值高达169亿元,雄居国内淡水水产品品牌榜首位。
去年盱眙龙虾节,6000桌龙虾宴场面夺人眼球,现场近40吨小龙虾,被3万余食客一扫而空。盱眙小龙虾不仅红遍国内大中城市,还在瑞典、澳大利亚、新西兰掀起“小龙虾热”。
“盱眙与潜江,两地‘虾王’之争,早已暗中较劲。”湖南南县小龙虾养殖协会秘书长曹政奇称,近几年,湖北潜江与江苏盱眙几乎同时举办小龙虾节。今年两地的小龙虾节,南县小龙虾养殖协会都收到了邀请。
目前,南县小龙虾产业仅次于盱眙、潜江。以南县为核心的湖南小龙虾,品牌打造要讲好“三国故事”。湖南农业大学生态学博导黄璜教授称,南县小龙虾要在虚心学习盱眙、潜江经验的基础上,勇于创新融合,带动湖南小龙虾打响“洞庭牌”,彰显湖湘特色。
盱眙举办中国龙虾节,由政府搭台,企业和商户唱戏,创新“十三香”小龙虾,口味大众化,从市场发起“逆袭”,风靡长三角,再席卷全国,这个经验很值得学习。
而湖北潜江小龙虾,政府舍得拿钱,加大种苗研发投入,倾力扶持龙头企业,奠定产业链优势。从发展路径看,南县小龙虾类似湖北潜江,要主推“田沟双埂、稻虾共作”生态种养模式。
湖南小龙虾如何彰显自身特色?省农委的思路是,湖南小龙虾应该是“虾不离稻、虾稻高产、虾好稻好”,确保实现“稻虾”“虾稻”双双增收。
湖南作为文化大省,要充分挖掘 “小龙虾+文创”的潜力。“动漫湘军”实力雄厚,可创作小龙虾动漫精品。南县地花鼓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创新融入小龙虾内容的作品。围绕小龙虾,开发系列文化创意产品,扩大产业影响力。
湖南主推全域旅游,小龙虾可望“蹿红”洞庭湖区的江湖旅游板块。如果由湘菜大师创造小龙虾经典菜式,让小龙虾搭上湘菜推广的“顺风车”,可以迅速扩大市场覆盖面。
“湖南小龙虾完全可以‘蹦’得更高。”省农技推广总站站长邓辉平称,以绿色生态为底色,打“洞庭渔米”品牌,加快产业融合,讲好“三国故事”,湖南小龙虾产业将迎来健康快速发展。
[NextPage]
除了“稻虾”,湖南还涌现出“稻鱼”、“稻鳅”、“稻鳖”等多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专家称,稻田综合种养找到了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有效结合点——
丰富“米袋子”鼓起“钱袋子”
湖南日报记者 张尚武
通讯员 谢仲桂
前不久,省农委在南县召开稻田综合种养现场推进会。除了主推“稻虾”,省农委还推广“稻鱼”“稻鳅”“稻鳖”等多种模式。2016年,全省稻田综合种养面积逾200万亩,今年计划新增100万亩。
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看待稻田综合种养的重大意义?湖南农业大学生态学教授黄璜称,稻田综合种养找到了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有效结合点,既丰富了“米袋子”,又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小生境 大舞台
2005年,联合国授予我国推选的“稻鱼共生系统”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这是全球最重要的国际组织对我国农耕文化的高度肯定。
“稻田养鱼的价值,首先在于生境的多样化。”黄璜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利用稻鱼共生互利原理,水稻为鱼类提供氧气、遮阴和有机物质,鱼类耘田除草、吞食害虫、粪便肥田,最后达到稻鱼双丰收。
湖南目前主推的“稻鱼”“稻虾”“稻鳅”“稻鳖”,从根本上看都可归于“稻渔模式”。
在南方稻区,稻田养鱼传承久远。黄璜称,春放鱼花,秋收田鱼,过去每亩产鱼仅10多公斤,满足全家打打牙祭而已。如今,模式化稻田养鱼,鲜鱼产量大大提高,亩产达到50至100公斤,为农民增收上千元。
模式化稻田养鱼,“田—沟—凼”生境的多样化,带来生物的多样化,推动生产的多样化。田里少施化肥,少打农药,产出的鲜鱼和稻谷品质好,这就从种养结合入手,摸到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精细农业的“门道”。
“稻渔结合,田还是那丘田,效益却大为改观。”黄璜称,湖南稻田面积达4300多万亩,稻田综合种养是个大舞台。各地可选择适销对路品种,推进稻田综合种养,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赢”。
小产品 大融合
在洞庭湖区,稻田养虾效益好。在湘西湘南,稻田养鱼、养鳅也已形成“气候”。
辰溪、新化、苏仙等山区县发展稻田养鱼,打造“禾花鱼”、“生态稻”品牌,已然成为当地精准扶贫快速有效的产业。绥宁、祁东等地推广稻鳅立体种养,田里种稻、水中养鳅、田埂结瓜,瓜棚还养鸡,探索农业综合体建设。
“所谓农业综合体,其显著特征是大融合。”在黄璜看来,稻田综合种养是农业综合体的必经之路。由于稻田综合种养做到了种养结合,水体空间、饵料资源也得到充分利用,实现了植物与动物、微生物与植物、微生物与动物的融合,互利共生、相得益彰,系统的生物结构优化,生态系统功能增强。
农业综合体建设,还要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南县顺祥水产公司深耕小龙虾产业,从种养、加工、餐饮到废弃物利用,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对“稻鱼”“稻鳖”“稻鳅”而言,我省还需培育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
近两年,辰溪长田湾稻花鱼文化节、苏仙区菜岭禾花鱼美食节在省内已小有名气。当地政府搭台,企业、合作社唱主角,利用节会带来人气,开发“稻鱼”的休闲观光功能,实现一三产业融合。
从实践来看,我省的“稻鱼”“稻虾”“稻鳅”“稻鳖”等模式,都成功探索出“小产品、大融合”的路子。黄璜称,加快稻田综合种养的发展,省里要强化引导,确立产业定位、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着力示范样板(园区)建设,推广生态高效模式;推进三权分置,促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产业健康发展。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张尚武 谢仲桂
编辑:洪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