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商校友返乡就业创业专场招聘会在长沙举办。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卢欣 长沙报道
2025年新春伊始,湖南省以一场声势浩大的湘商校友返乡就业创业专场招聘会拉开经济冲刺的序幕。这场招聘活动以湘商校友返乡就业创业为主题,不仅是企业与人才的对接平台,更是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数据显示,2024年湘商回归新注册企业达1670家,到位资金突破6000亿元,制造业引资占比提升至45.4%。这场招聘会的背后,是湖南政策红利、产业配套与情感纽带的多重驱动,也是“湘商经济”与地方发展双向奔赴的生动写照。
就业市场扩容:湘商回归企业成为岗位供给的主力军
湖南省“春风行动”自2025年1月启动以来,通过833场线上线下招聘会,提供制造业、服务业等岗位超10万个。例如,湘西州线下199家企业提供3.9万个岗位,线上220家企业发布4.5万个岗位,总岗位数达8.4万个,创历史新高。而湘商回归企业更是成为岗位供给的主力军,如蓝思科技在湖南累计投资600多亿元,员工规模超10万人。
就业岗位的增加直接带动居民收入提升和消费扩容。2024年,湘商回归企业贡献税收超1500亿元,其中仅永州京辉科技一家企业年税收就达1500万元。此外,返乡务工人员本地就业,促进县域消费市场活跃,形成“就业—消费—产业”的良性循环。
湘商回归企业多聚焦新能源、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例如,珠海格力在宁乡经开区布局第七个项目,带动30余家上下游企业落户,形成湖南最大的智能家电产业聚集地。长沙县引入蓝海智能隧装工厂、库柏特医疗机器人等项目,签约金额达134.45亿元,推动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产业链延伸。
湘商企业带来的新技术、新模式加速传统产业升级。浏阳市签约的英伦科技2D/3D显示模组项目,为电子信息产业链注入新动能;怀化市溆浦县绿色低碳硅砂产业园项目,推动资源型产业向绿色循环经济转型。
常德市联合职业院校开设“订单班”,定向培养技能人才;衡阳市推出“就业导师制”,邀请企业高管为毕业生提供一对一辅导。万兴科技董事长吴太兵等湘商代表呼吁加强产学研转化,为湖南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人才支撑。
营商环境优化:从“筑巢引凤”到“固巢养凤”
近年来,湖南省以“湘商回归”和“校友回湘”为重要抓手,创新实施从“筑巢引凤”到“固巢养凤”的战略转型,通过政策赋能、平台搭建、服务提质等组合拳,掀起海内外湘商校友返乡投资兴业热潮。
湖南推出“黄金30条”投资优惠政策,涵盖用地保障、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领域。永州市统筹6000万元资金支持企业招工和技能培训;长沙市望城区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实现项目“当年签约、当年投产”。
“湘易办”平台实现5000余项政务服务“一键办理”,审批效率提升60%以上。湘潭高新区为亚辉龙生物科技包揽工商注册、人才招聘等非核心业务,3个月完成厂房改造投产。
湖南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出台《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严厉打击市场准入隐性壁垒。2024年,湖南吸引谢成鸿等企业家放弃一线城市邀约,选择落户长沙。
浏阳市连续12年举办湘商回归恳谈会,2025年签约项目37个,总投资172.12亿元;怀化市麻阳县米墅清淼温泉康养项目,推动文旅产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从“落叶归根”的情感召唤,到“产业沃土”的理性选择,湘商校友返乡就业创业专场招聘会不仅是人才与岗位的对接,更是湖南经济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缩影。正如省政协委员吴太兵所言:“湖南发展的舞台再大,如果不上台,永远只是观众。”
2025年,湖南将深化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等新模式,推动项目“早落地、早达效”。未来,随着“湘商回归”工程的持续推进,湖南有望在智能装备、新材料、数字经济等领域形成全球竞争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南篇章”。
来源:红网
作者:卢欣
编辑:肖拓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