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常德10月10日讯(通讯员 朱颖 曾添翼)每当深秋时节,澧县码头铺镇的田野上,一片片金黄色的脐橙挂满枝头,宛如一颗颗金色的宝石,闪烁着希望的光芒。村民们在果园中忙碌,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有人说这里是“和美湘村”的一抹亮色,有人说这里是乡村振兴的一角缩影。近年来,澧县码头铺镇铆足干劲,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打造镇域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因地制宜,选优乡村发展“土产业”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它一头连着农民群众的“钱袋子”,一头关系着乡村振兴的“大引擎”。码头铺镇坚持党建引领,依托地理优势,突出“一村一品”,在全镇“三资”清理成果的基础上,有效盘活土地资源,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基地。结合村域特色,因地制宜建成脐橙种植基地、茶叶加工基地等,一批特色“土产业”初具规模,经济发展稳步推进。
刻木山村脐橙种植育苗基地。
近年来,全镇在产业方面坚持精准发力,立足原有的优势特色产业,多元化培植新产业。“我们镇领导干部、致富带头人和驻村工作队外出考察了多次,一致认为脐橙、茶叶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易成活的特性,而且市场价格稳定,所以决定将脐橙、茶叶种植作为乡村振兴产业项目推进。”码头铺镇相关负责人这样说。同时,镇上不仅为农户免费提供苗木和技术培训,还签订了产业发展和消费帮扶协议,拓宽了销售渠道,有效增强各村发展产业的信心。
“以前我们这儿都是荒山,山上除了野草啥都不长,现在种脐橙,‘荒山’变成了‘金山’,日子越过越火了”。老张站在自家的果园中,望着满树沉甸甸的果实,笑容满面地说。他就是码头铺镇最早尝试脐橙种植的农户之一,也见证了一段关于希望与奋斗的故事。
脐橙扶贫加工车间。
抓实“三长制”,走出产业种植“新路子”
随着脐橙产业的蓬勃发展,码头铺镇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积极寻求产业升级与转型。刻木山村的扶贫加工厂里脱贫户们正在给新鲜的脐橙包装打蜡。小李作为名誉村长正在电商平台上,将这些产品推向全省甚至全国市场……
一直以来,全镇通过党建引领和网格化管理,推行片组邻“三长制”,群众问题诉求得到及时高效处理,畅通了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走进杨家坊村屋场会,只见镇村干部、三长制网格员以及几名村民代表坐在一起,商议近期脐橙种植的事情。“书记,脐橙扩种的事,能不能再商量一下?今年,咱们村南还有一块空地,我想拿来自己种。”“三长制的作用并不只是协调村里矛盾的解决,更能致力于乡村的建设”杨家坊村党总支书记说,无论大事小事,只要村民对产业扩种有不同的想法,就可以来议一议、论一论,我们村党支部会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鼓励支持村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主体作用。
平河村屋场会议事。
码头铺镇充分发挥片组邻“三长”作用,明确片长、组长和邻长的职责和工作机制,并主动吸纳本地心系乡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党员干部参加,充分利用其人头熟、地方清、情况明等优势,开展政策、技术、服务等活动,协助村“两委”班子帮助村民解决产业发展难题、办好民生实事、做好基层治理。在码头铺镇,让农民发声,“政府主导、村居协调、群众参与”的共谋共建良好局面正在不断打开。
工厂落地,撑起经济发展“致富伞”
在龙洞峪村,“三洞”有机茶日渐成为码头铺镇茶叶产业版图上的一颗新星。据负责人余鹏介绍,“茶厂落地后,每日可处理新鲜茶叶2000余斤,我们录用本地茶农当工人,可带动500余户农户致富增收。把茶厂开在自家村里,是镇领导和村‘两委’班子经过深思熟虑和考察之后决定的。”
茶厂工人现场采摘茶叶。
“龙洞峪村山多地少,在过去,老一辈种植农作物想要成活就得到山里找水,现在在政府统筹下完善了三眼泉等水利资源,种植面积得以扩展开来,因此,茶叶种植一致是村民种植的首选”。龙洞峪村党总支书记说。如今,茶叶产量起来了,销售渠道也要跟着起来,“我们与镇领导一拍即合,决定在村内发展茶厂,通过录用本地茶农当工人,现在茶农不仅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赚钱,而且还有对外销售茶叶的收益。”
龙洞峪村还在不断发挥优势,为了给企业争取种植基地,村党组织牵头,主动做好“三资”清理和土地流转工作,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完成三洞有机茶基地周边土地集约70亩,全力调动了全村茶叶种植的热情,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持续扩大茶叶产销渠道。
如今,澧县码头铺镇正以“土特产”为纽带,串联起一条涵盖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全镇脐橙柑橘种植面积已超2.1万亩,年产值超9000万元,茶叶栽培面积达6000余亩,总产值超1800万元,村民们在享受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同时,也见证着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来源:红网常德站
作者:朱颖 曾添翼
编辑:胡金贵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