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山河智能:胜景满“山河”
2022-04-20 09:28:36 字号:

山河智能:胜景满“山河”

◎ 历史瞬间

2020年9月17日下午,长沙秋雨绵绵。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考察。

山河大道上,5G智能遥控挖掘机、旋挖钻机、轻型运动飞机等10多个门类的数十台工程机械、航空装备、特种装备,一字排开,等待“检阅”。

总书记面带微笑,边走边看。获悉企业成功研发200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装备产品,总书记高兴地对企业员工说:“今天天气虽冷,但我心里是热乎的,你们的创新精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制造业也一定要抓在我们自己手里。”现场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曹娴

一抹抹“山河绿”,在世界工程机械之林,愈发夺目。

2022年的4月,走进山河智能,要把脖子仰起最高才能看到顶端的SWDM1280旋挖钻机,可谓一众工程机械设备中最“耀眼”的存在。最大输出扭矩高达1280千牛米、最大钻孔直径可达7米、钻孔深度超过170米、全装备最大行走重量达470吨,这些主要技术参数指标直指“世界之最”。“再过不久,这台‘超级装备’将发往我国跨海大桥建设现场。”技术人员略带“神秘”地说。

(3月9日,长沙山河工业城中挖装配车间,技术工人在调试产品。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童迪 摄)

这个春天,山河智能面向全球发布了8款地下工程高端装备。“这些‘超级装备’有多款为行业首创、世界领先,是我们坚持先导式创新和差异化发展而交出的阶段性答卷。”山河智能董事长、首席专家何清华说。

抓住前所未有的机遇,以山河智能为代表的“湖南制造”主力军,坚持创新驱动,朝着“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挺进。

4月8日,见到陈梓林时,他与同事正在调试一款大直径植桩钻机。这款全新产品主要针对复杂地层施工,突破该领域现有瓶颈问题。

难度大吗?面对记者疑问,这位“80后”技术骨干自信地说:“‘世界级’产品都做出来了,还有什么不能做。”

陈梓林是山河智能基础装备事业部第三研究院院长,他说的“世界级”产品就是去年下线的全球最高全液压履带桩架。这台“巨无霸”目前正在韩国首尔,准备在高层建筑地层钻孔作业中大展身手。这款桩架立桅高度达62米,钻孔深度超52米,相当于在地下钻出约17层楼的高度。

桩架高度越高,单次钻孔的深度和力度就越大。此前,日本企业开发的世界最高履带桩架,设计高度为61米。

(3月8日,山河智能SWDH89J内燃式露天钻批量发货仪式在长沙山河工业城举行。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童迪 摄)

“要做最高!”2021年2月,山河智能研发团队向桩架产品全球最高纪录发起冲击。

没有可借鉴的经验,也没有可参考的图纸。从细小零件装配到复杂结构设计,再到关键的液压控制系统,陈梓林与同事反复讨论,“削尖脑袋想办法”。

十人团队,干劲十足。桩架后悬臂装配时若产生间隙,会带动立柱晃动,影响桩架施工。交货时间紧,代理商建议就采用日本产的螺栓连接结构。研发团队一致决定:坚决不“抄作业”,要找到“更完美解决方案”。最终,团队创新设计出多组楔形压紧结构,既能消除间隙、解决晃动问题,还更方便拆装运输。从拿到订单到完成制造调试,全球最高全液压履带桩架的诞生仅用5个多月。

“以前更多的是跟随、‘补课’,现在我们走在了前头。”山河智能产品稳居韩国桩架市场第一品牌,连日本客户也投来“橄榄枝”,陈梓林与同事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新一代桩工机械的研制当中。

走在繁忙的山河大道上,76岁的何清华步子很快,言语中不离“创新”。这一年多来,山河智能诞生了更多“超级装备”:全球首创的引孔式钻机、引孔式静力压桩机,全国首台纯电动智能挖掘机等创新产品,从山河大道出发,驶向世界各地的建设现场。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山河人”的创新热情喷薄而出。“我们部门成立仅一年多,就推出了6款自主创新产品。”山河智能油气管道装备(轨道工程机械)事业部总经理林宏武感到自豪。其中,有参与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项目建设的全球首台套油气管道装备,有填补国内空白的高铁大部件智能铺换装备。2021年,山河智能专利申报数量同比增长142%;每一台“山河造”,被打上鲜明的创新标签。

挖掘机,号称工程机械“皇冠上的明珠”,使用工况复杂,对发动机这样的关键零部件要求很高。在两年前,国内工程机械主机厂用的发动机,基本为进口或国内合资品牌,容易被“卡脖子”。

“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河智能时的殷殷嘱托,时常回响在“山河人”脑海中。

“从8吨、13吨、20吨再到60吨,多款型号挖掘机的发动机被研制出来。”采访中,山河智能挖掘机事业部副总经理范峥嵘告诉记者,通过与国内主流厂商紧密合作,工程机械产品用上国产发动机。

国产发动机,要“能用”,更要“好用”。在样机调试阶段,攻关团队在自然条件恶劣环境中,一呆就是半个月。从春到秋、从南到北,扛过了东北的低温测试,也经受住高原的严苛考验。如今,搭载国产发动机的挖掘机已批量上市,有的还出口到国外。

“以前别人不卖给你,没办法。现在有了成熟替代方案,不怕了。”年轻的范峥嵘经历过两轮行业低谷,他坦言更从容了。

山河智能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运用,推动制造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一款工业新产品的研制,往往需要在做出样机后,经过数轮的试验、改进、定型,才能推向市场。

(1月7日,山河智能地下工程“超级装备”——SWDM1280旋挖钻机。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摄)

“我们正在全力攻关数字孪生技术。简单地说,在电脑里做一个高逼真的数字化样机,进行虚拟试验,得出各项数据,作用到产品的研发、生产、施工等环节,原本可能需要多年的试制时间可缩短到一年以内。”这一年多来,山河智能共性技术研究院院长何松泉与同事们为攻克技术难题,常常加班加点,但他高兴地说:“数字孪生技术研究在国内外工程机械行业应用刚刚起步,我们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激烈竞争中,更快响应市场需求,增强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才能有“立于不败之地”的硬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河智能考察时,观看了智能遥控挖掘机的演示。不久后,同款产品实现批量交付。只要有5G信号,跨越千万里的远程施工就是“家常便饭”;在没有5G信号的区域,也可以自主搭建通讯网络,高危恶劣环境的无人施工不成问题。

“工程机械之都”长沙,同时拥有4家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企业。由这些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的“挖掘机指数”,记录经济“脉搏”跳动,被称为“经济晴雨表”,为全国宏观经济分析提供重要参考。

“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上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在工程装备智能化精准施工、集群协同施工领域深入研究,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实现根本性转变。”山河智能副总经理朱建新说。

把制造业抓在自己手里,“工程机械湘军”勇于担当作为。2021年,长沙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在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中脱颖而出,代表中国参与全球竞争合作、冲击“世界冠军”。

“今年一季度,我们凿岩设备的海外订单已达到去年全年的量。”在山河工业城的大门口,正好赶上一批内燃式露天钻机集中发货,凿岩设备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舒敏飞说,“开拓国际市场,我们信心十足!”

忙生产、赶进度,山河智能高空机械事业部成立不到两年,已将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我们几乎每个月都有新品面市,今年的营收目标是比去年翻两至三倍。”高空机械事业部总经理李昌建言语笃定。

回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河智能时的场景,李昌建感慨道,关键是要把“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叮嘱牢记在心,融入发展中去。从产品设计、选型,到控制系统开发、零部件自配,做好应对市场变化的充分准备。

应对疫情冲击,对抗下行压力,惟有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山河智能中挖装配车间,上演着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变化。各种智能化设备与信息化管理系统紧密配合,“生产节拍”由以前的每台70分钟压缩到30分钟左右;装配件数量不足时,拥有近4000个库存位的智能仓储货架会及时响应,将各种配件用AGV小车自动送到对应工位,变“人找物料”为“物料找人”,效率更高。2022年初,山河智能成功入选国家工信部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揭榜单位。

(2021年9月15日,山河智能“逐梦山河 不负使命”创新成果展示会在长沙山河工业城举行。这是山河智能当年展品门类最多、最齐全的一次大型展会,助力湖南工程机械高质量发展。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摄)

90后小伙龚贤是中挖装配车间总装班班长,“从来没想过能与总书记这么近”。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走进山河智能的生产车间时,正在工位上安装油箱的龚贤一抬头,看到总书记就站在一米开外跟大家挥手打招呼,“比电视上看到的更亲切”。

现在的龚贤总觉得自己要“多想一些、多做一些”。最近,他与工友主动对生产线上的吊装夹具作了一点小改进,支重轮吊装效率可一下提高2/3。“我们把产品做好,做成精品,代表着中国制造的形象。”龚贤认真地说。去年,从挖机装配车间“走出去”的无尾型微小挖掘机发货日本,山河智能成为率先走进日本市场的中国挖掘机品牌,提升了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抓住更多合作共赢的机遇。2021年,山河智能工程装备在多个海外区域的销售实现翻倍增长。

站在山河大道上,山河智能副总经理黄志雄手指一栋栋新厂房说:“你看,总书记当时站立的地方,后面曾是一片小山包。去年在这里启动了三期项目建设,布局凿岩设备、高空机械、高端负极材料三大产业板块。今年6月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50亿元,是企业未来发展新引擎。”

在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新征程上,湖南步履铿锵。全球每下线10台混凝土机械,有8台出自湖南;每列复兴号高铁,大约有一半核心部件源自湖南;我国每生产10台中小型航空发动机,9台产自湖南。湖南的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等先进制造业,锚定世界一流装备产业集群的目标追赶跨越。

◎ 青年观察

以青春之名

立个Flag

刘海兵(中南大学现代工程装备与控制系研二学生)

我的研究生导师是何清华老师的学生,我很荣幸地成为何老师的“徒孙”。

这次作为湖南日报青年观察员参与采访,换一个角度看何老师、看自己专业相关的领域,我对未来有了不一样的思考。

知青、工人、教师、企业家,都是何老师的身份。在跟我差不多大的时候,何老师与机械结缘。在社办农机厂,他从车、钳、刨、锻等最基础的“十八般武艺”学起。直到34岁,他通过自学从长沙客车厂考入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成为一名机械系研究生。带着“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热切初衷,年过半百的他又从大学转投商海,创办了山河智能。

何老师常说,创新是他的爱好,也是他擅长的。出差路上、散步途中,只要有灵感和想法,就会随手拿起纸笔,画出草图。因为心中热爱、因为家国情怀,何老师带领山河智能凭借“先导式创新”频频问鼎“世界之最”,让“中国制造”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

从小我就喜欢车,所以本科选择了车辆工程专业,然后研究生报考现在的专业,想把自动驾驶技术运用到工程装备上。但我以前从未真正想过:我能把自己的热爱做到什么程度?

2020年9月,就在我入校读研究生时,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考察,赞许山河智能的创新精神,也嘱咐大学生们要“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

不久前,何老师在听取我们参与项目的进展情况后,推心置腹地说:“要珍惜短暂而又关键的研究生时间,严格要求自己,为自己留下青春奋斗的痕迹与光亮。”

青春光亮,不负热爱。我想立个Flag:未来,我参与开发的自动驾驶系统能同中国工程机械一道,驶向世界各地。

来源: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作者:曹娴

编辑:刘秋平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