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
新冠肺炎不期而至,国际局势瞬息万变。“逆全球化”潮涌之下,我们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与挑战并存,危机与先机交织。
但今年,同样是值得回望的一年。
脱贫攻坚收官在即,全面小康未来可期。“十三五”收获满满,“十四五”即将乘风而起。不久前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未来五年乃至十五年中国发展路径指明了方向,擘画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新图景。
9000万人的大党、14亿人的大国将从这里,昂首阔步,再出发。
开好局,才能起好步。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红网“哲学里的湖南”从不同的专题系列,特别推出“迈向十四五”专家访谈。本周一至周五选取全会精神中的5个核心要点,集中访谈湖南省社科院各领域专家,总结过往、明晰前路。
今天推出第二篇,邀请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湖南社会科学报道》总编室主任徐华亮,围绕全会精神中的“科技自立自强”进行解读。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湖南社会科学报道》总编室主任,长沙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专家库专家。主要从事商业经济、信息经济研究。)
今日截面:科技
访谈专家:徐华亮
哲学里的湖南:此次会议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是我们党编制五年规划建议历史上的第一次。您认为,把科技提高到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出于什么样的考量?
徐华亮:这既是我国适应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新变化做出的重要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技创新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奠定了坚实基础。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评估,2019年,中国创新能力指数居世界第14位,已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复兴号高铁投入运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5G、人工智能、区块链、新能源等加快应用,无不体现了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必将给世界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转型以及国际格局演变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面向经济主战场,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加剧,疫情等非经济因素引发的问题和激化的矛盾将长期存在,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进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但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
面对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创新解决方案。事实也证明,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全球竞争中,“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这个“牛鼻子”,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5周年成果展向社会公众开展。
哲学里的湖南: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通俗来说,就是要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来解决“卡脖子”的问题,那么您认为,我们应该怎样构建适合科技之苗萌芽的土壤呢?
徐华亮:我认为需要把握三个关系。
首先,国家宏观创新战略布局与企业微观创新发展的关系。一方面,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另一方面,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企业微观创新和国家宏观创新战略布局要找准好结合点,比如,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其次,基础技术与关键核心技术的关系。近年来,我们的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但在工业母机、高端芯片、基础软硬件、开发平台、基本算法、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等领域还现存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情况,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因此,科技自立自强,既要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也要鼓励加大研发投入,加大对基础前沿研究支持。
最后,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科技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不是对立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我们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来解决“卡脖子”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学习借鉴更多的国际先进经验,同时向世界分享中国科技创新成果,为解决全球性难题贡献中国力量。
三一18号厂房内,5G+厂区360度全景监控系统,让管理变得更智慧高效。
哲学里的湖南:坚持“创新引领 开放崛起”的湖南,对科技的重视一以贯之。您认为,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湖南应该怎样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的嘱托?
徐华亮:第一是要牢牢把握科技创新大方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服务链深度融合,依靠创新驱动实现内涵型增长。
第二是实施关键核心技术行动计划。支持企业参与“揭榜挂帅”、开展工业“四基”攻关,聚焦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应用等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
第三是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成果转化和激励机制;加强协同创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创新创业生态链。
第四是要完善人才政策。编制全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深化芙蓉人才行动计划,统筹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支持计划,建立“卡脖子”技术人才需求清单和靶向引才、专家荐才等机制,加强引才营智环境建设,打造高端人才蓄水池。
相关链接:
“迈向十四五”专家访谈①|汤建军:变化,为了两个百年交汇间的过渡与衔接
来源:红网
作者:徐华亮
编辑:刘艳秋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