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湖南:智能制造进园区 “把脉问诊”开良方
2020-11-12 15:38:32 字号:

湖南:智能制造进园区 “把脉问诊”开良方

“智能制造进园区”湖南站总结交流会现场。 刘清心 摄

地处中国中部腹地,北靠长江经济带,南临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十三五”期间,湖南在“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建设“制造强省”战略的推动下,工业发展迈出新步伐,智能制造取得阶段性成果:

27个项目列入工信部智能制造专项重点项目,总投资近50亿元,其中18个已经竣工验收;

16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认定60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100个省级示范车间,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湖南样板;

搭建了一批智能制造推进平台,每年举办网络安全·智能制造大会等多个智能制造大型主题活动,培育了66家省级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服务供应商,正在筹备成立湖南省智能制造协会……

经过多年努力,湖南智能制造已从初期的试点示范,进入到了深化应用、全面推广阶段,但也存在智能制造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建设滞后、智能制造推进发展不平衡、软硬件协同程度弱等问题。

为进一步推动智能制造落地,加速智能制造由“点上突破” 进入“线面推广”,强化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指导下,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与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开展“智能制造进园区”湖南站活动,邀请30余名专家分四组深入20家工程机械和轨道交通行业企业进行问诊把脉,对企业智能制造现状、存在的共性问题以及解决路径进行现场指导。

迪沃机械的智能集装厢式应急排水车。刘清心 摄

把脉

实地探访摸清现状

走进长沙迪沃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的仓库,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台台各种型号的明黄色应急供排水车产品。

“当前排水抢险车集成有发电机组、水泵、升降照明灯、液压支腿、液压尾板和网络摄像机等多个相互独立单元模块,我们设计的这款集中控制系统,能够将这些单元模块的数据、状态和控制操作集中在集中控制屏上,极大地提高排水抢险车的使用效率和效果。”迪沃机械总经理耿蔚走到3200型·智能集装箱式应急排水车前,手指轻轻地点击集中控制屏幕上的按钮,便可轻松自如地操纵着8台水泵自动上下车。

步入迪沃展厅,只见一块智能排水监控系统Web端电子大屏悬挂于墙面,通过系统可以了解设备工况,进行位置管理、视频监控、远程控制、主动维保、在线售后等操作。作为一家致力于移动排水抢险装备及排水控制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的企业,迪沃机械已初步构建了“迪沃云”,不仅建立了集中控制、智能排水控制等系统,还应用了ERP、WMS、PDM等信息化工具,开发了“码上保修”系统,具备了产品智能化和服务智能化相关能力。

深圳吉兰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晋生在参观后表示,“迪沃机械属于“哑铃型”组织,专注于研发与销售,但在生产装配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长沙盛泓机械有限公司的皮带机自动化生产线上,一个个散物输送与起重设备部件在经过自动冲剪、自动转序、铆接与焊接等自动化运作工序后逐渐成形,经过抛光、喷粉、水处理等静电喷粉线工序后慢慢显露真颜。车间内,两台黄色的焊接机器人正有条不紊地精准焊接,吸引了众位专家的眼球。

“使用我们自主研发的机器人进行焊接,能够不受新熟手差异限制,确保产品品质稳定,效能更高,同时杜绝工伤。另外,还可通过保存与优化程序,推动产品质量不断升级。”长沙盛泓机械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秋先向专家介绍道。

抬头便可看见车间上方悬挂的设备互联系统蓝色显示屏,通过监测设备使用情况、健康状况、饱和度与效能,能够帮助企业了解计划预期达成状况,为后期计划达成、设备采购等提供辅助参考信息。而这只是生产信息化设备管理模块的一部分,盛泓机械现已驶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之路,在硬件、软件、产品智能转型升级之路上开启新篇章。

2019年,湖南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其中,装备制造业作为湖南万亿产业之一,增加值增长14.1%,对全省规模工业的增长贡献率达50.9%。工程机械产业去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4家企业入围2018年全球工程机械50强。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一级巡视员苗长兴表示,湖南省产业优势明显,不少企业通过自身实施智能制造,逐渐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此次活动旨在帮助湖南省更多的企业找到好的解决方案,加快智能制造改造升级步伐,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助力湖南省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加速迈进。

盛泓机械车间的焊接机器人。刘清心 摄

问诊

深度交流查找疑难

“主机厂客户的产品需求种类繁多,技术更新迭代太快,根本不考虑配套企业生产情况,在我们现有生产线智能化储备尚未成熟时,便又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全线智能化升级难以实现。”配套产品生产的利润空间本就有限,每一次的智能化升级改造又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如何能在保证盈利的情况下推动企业智能化路线图的落地实施?长沙瑞捷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郭胜强一直以来对此颇为苦恼,深感企业经营的不易。

在专家现场“问诊把脉”摸清企业现状时,郭胜强将心中对于企业经营的疑问尽数提出。

“在我厂现有的450名工人中,300多人都是焊工,人均工资成本已达到一万以上。未来,高水平焊接师在全国愈加难觅,中水平焊接师又技术不够、工资太高。”郭胜强在同专家的沟通中表达了对工厂生产焊接工作的担忧,希望能够通过数字化管理与智能化生产,追求少人化趋势,降低对焊工的经验依赖。

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低、生产管理不精细、对工人经验依赖高,不仅仅只是瑞捷机械当前存在的问题,更是当前区域内多家工程机械配套企业的通病。长沙湘瑞重工有限公司也面临着因产品复杂、品种多样、型号规格多,与主机厂生产技术不协调,而导致的智能化升级动力不足困境。

此外,湘瑞重工虽然专注于大型零件铸造及铸件机加工,掌握着核心铸造工艺知识与经验,相对于同类型产品性能更好、价格更优,但当前所占的市场份额却不够喜人。

“有什么办法可以实现铸造技艺的复制推广,让企业做大做强,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湘瑞重工董事长周雄湘向专家讲述了自己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的迷茫。

不同于机械制造配套企业,湖南邦弗特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有着较为完善全面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基础,产品涵盖范围广泛,具备根据客户需求定制研发的能力,但在实践运行当中,也存在着各部门核心数据渠道打通困难、现有企业运行方式协同复杂、新材料产业自动化存在技术难点等问题。

在与湖南园区企业的深度交流中,从事装备制造、工业软件研发、系统解决方案集成、咨询规划服务等智能制造领域的企事业单位一线专家,深刻感受到了企业对实施智能制造的高度认同和改造升级的迫切需求,深度了解到不同企业的痛点和难点,为后续提供切实可行的智能化改造解决方案提供了相应的积累支撑。

瑞捷机械车间焊工正在进行人工焊接。刘清心 摄

开方

精准施策直达病灶

经过2天的深入走访,专家们以问题为导向,就技术、标准以及相关政策等企业不了解、不深入的方面进行了答疑解惑,并发挥各自优势,从智能制造的规划、生产、效益全流程为企业实施智能制造提出了“量体裁衣”式的个性化方案;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整体升级,促进形成新模式、新业态为目标,为湖南省机械智能制造配套产业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专家一致认为,推行智能制造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探索,分阶段、分层级推进。不同企业所处的环境和自身情况有很大差异,发展阶段和实际痛点各有不同,导致不同企业之间的经验和模式难以快速复制。

因此,发展智能制造要结合企业发展需要,实事求是地探索适合企业实际的智能化转型路径。

但纵观全局,湖南省机械制造配套产业还有一些共性问题亟待解决。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总工程师谢兵兵提出,“湖南省机械制造企业要注重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打造命运共同体。”要在主机厂强大的基础上,进行协同设计与发展,让核心部件厂商有产品意识和研发能力,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与之配套的智能制造模式,避免走入代工制造业模式。

专家与迪沃机械负责人展开交流。 刘清心 摄

自有能力建设是配套企业立足于市场的根基所在。

“配套企业应在目前的制造过程中,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将多年的经验和知识转化为包括设备、软件等体系性的工具,逐渐形成与主机厂的协同设计研发能力。”深圳吉兰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晋生建议,湘瑞重工便可以通过“工业知识软件化”形成“铸造工艺知识库”,并与铸造设备厂商合作,形成对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设备工艺参数的设置和控制系统,再以此为核心竞争力,与大客户开展合作,在扩大业务规模的同时,实现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

专业团队在行业内的沉淀与服务是智能化升级的重要保障。

“配套企业团队目前的主要精力聚焦在制造技术和订单获取能力上,只有更多专业的IT、自动化、信息化团队深入到工程机械制造产业,共同研发,沉淀行业知识,形成竞争力,才能使机械配套产业的智能制造逐步落地。”中船重工鹏力(南京)智能装备系统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陈志来认为,多元化专业人才的孵化、培育和引进,是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创业公司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一定程度上需要政府引导。

工程机械配套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联盟和协会的牵头组织。企业交流、分享与培训,是借鉴先进企业成功经验,加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快速发展之路。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一级巡视员苗长兴在总结交流会上表示,“未来,我们要扩大‘智能制造进园区’活动的宽度和深度,做好经验的总结和推广,持续优化工作方法,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对接行业企业需求,加速智能制造向各行业渗透融合。”联盟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相木建议,接下来要深化交流内容,提升企业智能化改造的积极性;加强务实合作,切实解决企业的痛点难点;用好联盟平台,共同推进产业聚集区升级建设。

专家在湘瑞机械的生产车间考察。刘清心 摄

来源:人民网

作者:李芳森 实习生 刘清心

编辑:刘秋平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