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制造,“智”来造 雨花经开区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0-09-08 10:22:52 字号:

雨花经开区持续深耕“一主一特”产业,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加快布局、加快培育、加快发展。

雨花经开区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聚力融合。图为比亚迪车间一角。本文图片由长沙雨花经开区管委会提供

这是一次学术与产业两相益的盛会——

9月8日,2020年长沙市科学技术学术年会暨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含传感器)产业链对接大会在雨花经开区召开。金涌、雒建斌……一批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来此把脉论道。清华大学、国际欧亚科学院、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省机械工业协会……一批围绕智能制造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协会等纷至沓来。

这也是一次高端云集的论坛——

围绕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含传感器)产业链,核心技术如何攻克,科研成果如何孵化,如何吸引制造业高端人才……一系列宝贵经验、观点,将亮相、论证、传播。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一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原创性成果,将在雨花经开区启动、落地和孵化。

科技创新,激起满池春水,激发雨花经开区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一场历史与未来的对话

——科技“井喷”助跨越

历史的细节,时常内有乾坤。

站在2020年这个特殊节点审视科技创新的力量,意义非凡。

15年前,与“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同步,我国拉开创新型国家帷幕。根据部署,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期,到今年我国将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一个国家由一个个区域构成,而创新型园区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也是在今年,长沙雨花经开区迎来了自身“成年礼”。

18年砥砺奋进,党中央确定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不断在雨花经开区落实落细。他们站在科研前沿,拿出闯劲儿,创出“样板”;拿出韧性,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卡脖子”难题。

“你们来了,一定要来看看中国(长沙)创新设计产业园,感受一下园区锐意创新的坚实脚步。”在一次招商座谈会上,雨花经开区主要负责同志诚恳向企业发出邀请。

位于雨花经开区的创新设计产业园,独栋的办公楼里,有着多个展厅。小到螺栓螺母,大到机械设备模型、智能机器人……这些高大上的科技成果展品,彰显着雨花经开区在我省工业园区创新版图上的突出地位。

2013年以来,雨花经开区提出聚焦智能制造,发展机器人;其后,把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人工智能机器人及传感器作为“一主一特”产业链,精准发力。科技创新的基因,犹如长江奔涌,昼夜不息。

目前,雨花经开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117家,稳居省级园区第一;截至6月底,专利申请新增253件,位居省级园区榜首;拥有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1个,创新氛围令人钦羡不已……数据和荣誉的背后,是勇于创新的气魄,是敢为人先的气概,是尊重个性的气量。

科研创新涌现并非“申报—授予”的简单逻辑。

它的背后,是一个个企业在科技创新重点领域长期坚持研发取得成果的集中体现;它的背后,更是一个园区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加强政策引导激励,以及科技创新投入、金融等协同推进的结果。

鼓励创新的气氛、崇尚创新的气魄、竞相创新的气象,不断在雨花经开区酝酿、孕育。今年上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雨花经开区逆势上扬,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含传感器)产业链规上企业产值同比增长21%。

一次学术与产业的牵手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政府搭建学术和产业的交流互动平台,这样的举措并不少见。由雨花经开区组织的此次活动,前期之所以受到社会各界关注,释放出何种信号?

——这是一次“箭在弦上”的必然选择。

2017年以来,长沙市锚定22条产业链,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尽管智能制造为长沙捧回一个个国际性、全国性荣誉,但部分领域仍然面临缺乏核心技术的窘境。由雨花经开区牵头建设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及传感器产业链,也面临着提高产业技术水平的现实需要。

在9月8日举办的活动中,八方专家学者个个舞龙凤之剑,把脉园区,为我省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探路子、开方子、树杆子。活动举办的时长是有限的,但活动诠释出来的雨花经开区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对科技人才的渴望,对企业创新的扶持,影响深远、意义无限。

——这是一项立足现实的责任担当。雨花经开区坐拥全省最大的职业教育基地——职教城,创新资源优厚。尤其是这几年,先后建成了长沙机器人智能研究院、湖南人工智能自兴研究院和航天十三所光机电技术创新中心。当前,雨花经开区从过去注重硬件转向软硬兼施,向工业软件方向积极发力,推动工业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等一批新基建的建设。

“我们将继续发挥‘店小二’精神,拓展和丰富产学研合作内容,营造崇尚技能、尊重人才、激发工匠精神的良好氛围。”雨花经开区负责同志如此诠释。

——这也是一次创新主体“乘风破浪”的重大尝试。

在这次的活动中,雨花经开区辖区一个企业名称屡屡被提起:湖南申亿五金有限公司。据了解,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长沙服务站、“院士专家(长沙)科技服务中心”就落地在这家企业。

湖南申亿五金在做什么?董事长王凯波用一句话通俗话语来概括:29年来,只做了一件事,即给工程机械、铁路机电等制造产业做零部件配套。

只做一件事带来了什么?申亿不仅做到了在同类型产品上遥遥领先,申亿甚至做成了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今年1月,由申亿参与建设国家工业标准基础数据库平台,在经过验收后对企业开放,实现从做产品到订行标的飞跃。

亮相重大舞台,申亿收获了什么?王凯波介绍,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企业与一些科研机构、知名企业的合作日益明朗。

如与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签署合作协议,承接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先进制造工艺及管件零部件)验证分中心;与剑桥工业学院签署《双边合作协议》并成立了剑桥申亿工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搭建国际前沿学术交流合作平台、国际供应链平台和产品研发中心;引进德国轻量化之父胡芬巴赫原始团队,联合三一集团、长沙理工大学等国内主机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建设“中德先进轻量化材料智造创新中心”;与清华大学老科协科技成果转移研究院、国杰老教授科学技术咨询开发研究院等签署合作协议,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提供强大的专业技术支持……

“申亿的成功其实是一种激励。在雨花经开区成长,我们有信心成为下一个‘申亿’。”雨花经开区一家为申亿做配套的企业负责人如是说。

一项环境与机制的共融

——创业者拥抱黄金时代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

从孵化器到众创空间,从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到科技成果转化……雨花经开区在做的,是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鼓励人才,用服务打动人才。

人才是种子。要发芽生长茁壮成长,需要适宜的气候和环境。

从建设党员之家、园区书屋、中西餐厅等配套设施,到出资开通园区到河西高校、地铁站、城铁站等地免费穿梭巴士,从打造的康庭园、南庭城果、联盟佳苑等600套“人才家园”公寓,到打造园区15分钟生活圈……一个产业链生态环境的闭环在雨花经开区逐步形成。

从2017年到2019年,雨花经开区实现科技投入“三连跳”:2017年投入2300万元、2018年投入3500万元,到2019年达到4200万元。

在继2019年出台《聚焦“一主一特”实施“六走六化”大力推进园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后,今年8月21日,雨花经开区发布头羊计划、凤凰计划、深蓝计划等6个高质量发展计划。

从中,我们看到了创新驱动的丰富升华。奖励科技创新、品牌创新、模式创新;支持企业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创新,鼓励企业培育自主品牌、提升效益等;引进高精尖人才,奖励创新型专家、优秀企业家,颁发科技带头人奖、雨花工匠等……随着一系列政策密集落地,雨花经开区重才引才的社会氛围也日渐浓厚。

这里正成为群英荟萃之地,行业领军人才纷至沓来。唐智科技首席科学家唐德尧教授,是我国设备故障诊断技术领域代表人物之一,所开发的诊断技术产品创社会效益逾百亿元;乾康科技顾柏俊,国际顶尖的脑神经科学家,澳大利亚青年研究员奖获得者,致力于医学研究,并将其成果在国内转化;大族激光公司陈焱,主持申报的激光切割项目,获 2019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就是这样一个个锐意创新的企业,用一项项科研成果、一串串人才基因密码向社会各界传递,雨花经开区的企业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攀登创新驱动发展的高峰,跻身先进制造企业之林。

从宁静有序的实验室到如火如荼的智能化车间,从园区管委会党员干部“抛头露面”充当“宣传员”到企业引进及培育高端科技人才……唯有敢于创新、重视科技的区域,才是充满希望的热土。

激励自主创新、突出价值导向,雨花经开区科技奖励制度迈入“深改时间”;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战略主动,出台人工智能规划、配套产业人才政策;破击难点堵点,改革新突破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唯有勇于追梦、直面改革的区域,才能创造灿烂的未来。

进入新时代,发展环境有所改变,但雨花经开区科技创新的追求没有变,砥砺拼搏的劲头没有变。在科技中新生,在创新中奋进,雨花经开区大步迈向高质量发展。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欧阳倩 王健

编辑:刘秋平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