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上午,梨视频拍客的一段卧底“水滴筹”视频《卧底实拍医院扫楼式筹款,审核漏洞多》登上微博热搜,拍客卧底发现,互联网筹款平台“水滴筹”在超过40个城市的医院派驻地推人员,他们常自称“志愿者”,逐个病房引导患者发起筹款,视频中曝光了“水滴筹”筹款的众多漏洞。据曝光,这些“志愿者”每单最高提成150元,月入过万,末位淘汰。此外,地推员们对募捐金额填写随意,对求助者财产状况不加审核甚至有所隐瞒,对捐款用途缺乏监督。
视频在网上曝光后,舆情迅速爆发。当日信息量达到2.2万条,12月2日,水滴筹再次回应,舆情被推至顶峰,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达2.1亿。12月5日,水滴筹创始人致歉,舆情逐渐回落。
风波不断,舆论负面情绪爆发
水滴筹在此次事件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信用危机。据江苏新闻的投票显示,仅17.4%的网友表示支持,认为水滴筹确实帮助了不少人。33.9%的网友明确表示不支持,认为这是把善意变成了生意。剩下的半数网友认为鱼龙混杂希望加强监管。
从德云社相声演员吴鹤臣筹款争议,到拆迁户骗筹,现在直接被媒体挖出,连平台也亲自下场圈钱,水滴筹的舆情隐忧近两年来逐渐显现。此次舆情危机正是持续多时的负面情绪的累积。知乎网友留言认为,信任和爱心,是这个时代最奢侈的珍宝,容不得随意损耗。信任一旦没有了,就再也没有了。而善良的心,更需要强大力量的守护。这也正反映了大量网友对水滴筹失望的根源所在。
三次发声,能否重拾公众信任
针对此事,水滴筹很快有了回应。11月30日下午,水滴筹官方微博发布关于“线下筹款顾问”相关报道的说明称,自即刻起,线下服务团队全面暂停服务,整顿彻查类似违规行为,组织重新回炉学习。这是对网上舆论的快速反应。但是很多网友并不买账。网友“纯纯的milk”认为,一是未就视频内容道歉,二是语言模糊细节不到位。
经过初步调查,12月2日,水滴筹再次回应称,初步调查显示,线下人员违反服务规范的类似现象确有不同程度存在,公司还在进一步排查和发现问题。并称,公司管理层认为,这类问题核心是公司的管理问题,水滴公司管理层自身必须对此负责,承担相应管理责任。同时,就大家关心的绩效问题,水滴筹决定予以调整:舍弃原有以服务患者人数为主的绩效管理方式,调整为以项目最终过审的合格通过率为依据,考核围绕筹款全过程,侧重项目真实合规和服务质量维度。
承认问题,承担责任,调整绩效考核方式,这是继快速回应舆情后,水滴筹对事件的深入处置和反思,这次回应获得媒体和网友一定程度的谅解。当日,有一些媒体、自媒体就刊发了《线下推广有瑕疵,为什么我依然愿意信任水滴筹?》等文章,希望给水滴筹一个机会,给公益一个未来。
12月5日,水滴筹创始人沈鹏发声致歉,这是水滴筹被曝出医院扫楼筹款存在诸多漏洞后的第三次发声。
沈鹏在致歉信中表示,再管不好,愿把水滴筹交给相关公益组织。这封致歉信中沈鹏的诚意受到网友肯定,他们认为,水滴筹成立之初善意的起点和勇于担当和刮骨疗伤的勇气,十分可贵。
监管如何实现公益与商业的平衡?
水滴筹之所以能获得一定程度的谅解,与其公益性质不无关系,不少网友在留言中承认,身边有一些朋友确实在轻松筹的帮助下解了燃眉之急。正如网友所言,民间自发筹款之于现阶段的中国,既是刚需、又像一个正在长大的孩子。虽然偶尔会调皮,但不规范的问题总会得到解决、救人帮人总要持续下去。而作为企业的轻松筹毕竟不是靠爱发电,如何在公益和商业性之间取得平衡,是舆论追问的焦点,风控体系怎么建立,惩罚机制如何,是否与警方和医院以及征信体系建立联系,以便更好的服务用户的同时还能预防漏洞甚至严惩投机分子。网友“炼狱天使”建议,风控不可能做到百分百,这个世界上没有天衣无缝,有的只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立更好的预防机制;他认为不应该把希望寄托在人们并不确定以及是否具有安全保障的个人道德上,审核机制惩罚机制需要完善,比如跟司法挂钩。
来源:红网舆情
作者:彭娜
编辑:白杨波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