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家群体中,任正非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高。若论任正非在华为公司内部的地位,相信许多人都会不假思索地用“一言九鼎”“说一不二”“令出山动”,甚至“杀伐决断”这样的词汇来形容。但事实却恰恰相反,据报道,任正非经常被公司处罚,被员工批判。
比如,早些年,华为有一次修了一个小建筑,很快被拆掉,不久,华为内部贴出通知说,因该建筑规划失误造成公司损失,对决策人罚款1000元,被罚者即是任正非。
还有,任正非有一次到日本出差,应该自付的酒店洗衣费,不小心连同其他费用一起报销了,后来被审计出来,审计部专门找任正非谈话:这笔费用得退回来。同时任正非还为此写了一份检讨。
如果说洗衣费事情小、无非属于“不小心”,然而还有大事。2018年1月17日,华为发布了一则“对经营管理不善领导责任人问责”的通报。通报说:“近年,部分经营单位发生了经营质量事故和业务造假行为,公司管理层对此负有管理不力的责任。经董事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对公司主要责任领导作出问责,并通报公司全体员工。”由此,作为公司的CEO,任正非被罚款100万元。
这还没完,2018年3月,华为的蓝军组织在高研班上组织了一次对任正非的批判,然后原汁原味地在心声社区发表,甚至还以电邮文件的方式发布出来。
尽管这所谓的“十宗罪”其实都是有关任正非的工作作风或者思想认识等问题,并没有一些企业领导常见的贪污腐化、任人唯亲、独断专行等行为,但在一个企业内部敢于直接批评最高领导认识错误,而且洋洋洒洒一口气列举整整十条之多,这样的现象,相信在偌大的中国,并不多见;相信能够虚心接受职工“以下犯上”的企业领导,更不多见。
当然,给领导“提意见”的现象,相信许多单位也都会有,而华为人提意见,那可是真正的批判。试想,因为决策失误而要承担经济损失,虽然只有1000元,但真正的含义可不是小数,性质是真正的“严重”,至于因为“经营管理不善”而被罚100万元巨款,那就是更严重的否定了。
在一个企业内部形成批评和自我批评氛围,这对企业经营发展有什么好处?是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还是众说纷纭以至于一盘散沙?从目前华为蒸蒸日上、独领中国企业科技创新的情况来看,应该是前者。企业内部职工与经营者之间没有管理与被管理的隔阂,而是能够形成双向对流的关系,既同心同力又互相监督,这就是真正的民主,只会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很难想象,华为这样一个科技型的集团,如果仅仅靠任正非一人而缺乏集团10多万职工的集思广益上下一心,如何形成今天这样的辉煌局面。
企业内部形成真正民主的氛围和制度,下属对企业领导人具有修补功能,能使企业在决策方面科学化和民主化,弥补企业领导的个人缺失。在运营过程中,则能够使企业潜能充分发挥。
直接批评企业最高领导,源于华为内部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土壤。华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土壤?这除了企业领导有意在企业内部倡导和营造外,还有华为独特的企业财产所有权作为基础。
据报道,华为的产权制度是员工持股。尽管华为最初是由任正非以区区21000元的转业费启动,但在以后的发展壮大过程中,任正非并没有搞一股独大,而是不断让有贡献的员工持有股份,使劳动者和有产者的身份合二为一,为企业开启了永恒的动力源泉。偌大的华为,其不断发展所需要的巨额投入,竟然不是来自资本市场,而是完全来自企业自身的积累和滚动,这在全世界都极为罕见。由于员工持股,使广大职工真正拥有了对企业的发言权,批评和自我批评也就有了产权基础。看似的人言鼎沸,其实是员工意见的充分表达。华为人上下齐心,放眼未来、立足长远,甘于寂寞打牢基础,在基础研究方面做足功夫,最终迎来了厚积薄发。(作者系中华工商时报评论员李富永)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李富永
编辑:刘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