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华为“鸿蒙”如何在下一代操作系统中“换道超车”?
2019-08-14 08:50:32 字号:

华为全球开发者大会(HDC2019)于8月9日至8月11日在东莞松山湖举行。

这个大会不简单!会上多个话题同时燃爆网络舆论场,比如正式推出鸿蒙OS、华为手机销量2019年全球第二、EMUI10、华为云等,让即使是不明觉厉的吃瓜群众也为之欢呼不已。特别是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朝闻天下》、经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网、中国网、中新网等众多中央媒体第一时间关注报道,他们或有鼓励、或有期盼、或有展望,比如人民日报9日发表评论“鸿蒙一开天地宽!华为加油,中国加油,切记中华当有为。”华为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倍受中央主流媒体的聚焦关注,不简单!

华为当有为,这是国之气、民之概,寄予着五千年中华民族的立场与官宣!

鸿蒙 华为的“原子弹“

在众话题中,关注度最高的要数鸿蒙OS的发布。据红网舆情中心数据,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宣布正式推出鸿蒙OS不到三天,网上相关信息50万条,其中微博约43万条,客户端4万条,网站新闻1.3万条,微信9447条。

舆论为何会如此关注华为发布的鸿蒙OS?这就不得不说到鸿蒙的重要性及战略意义。

人民日报评论《鸿蒙一开天地宽 中华有为》,从国家核心技术的高度,发出振聋发聩之问,“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不谋深计远,不下“先手棋”,不抓住创新主动权,如何避免“卡脖子”?怎能化危为机?

经济日报援引赛迪智库信息化与软件产业所研究员钟新龙的观点称,鸿蒙系统目前暂定为安卓的战略备用系统,以防日后可能再次出现安卓禁用等“卡脖子”风险。但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说,操作系统一直都是IT界生态话语权的兵家必争之地。

微信公号“政事堂2019”用“中国独立自主发展原子弹”的案例更进一步诠释了防止“卡脖子”的战略意义,称“事物之间的逻辑,往往都是相通的,当年中国在围剿之中发射原子弹的意义,也是正值中国科技界被美国围剿,五家科技公司同时被禁之际,华为发布的鸿蒙OS的意义之所在。”

在此背景下,目前网上也有些人“泼冷水”,说现下安卓系统的生态非常成熟了,华为鸿蒙系统现在开源,岂不是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还有些人认为,华为一会儿说鸿蒙是手机系统,一会儿又说鸿蒙是工业系统,真是自相矛盾、“实力打脸”。

观潮君认为,持这些观点个人一定是还没搞清楚鸿蒙OS的基本定位。余承东在开发者大会上强调,华为不是要做另一个安卓,鸿蒙是要做下一代的操作系统,即5G条件下万物互联的新场景。

场景,一个时尚的赋能词汇,新商业的竞争高地。鸿蒙操作系统和安卓系统有着本质的不同。鸿蒙系统主要是解决物联网时代多终端开发难题,包含手机终端、工业终端等,形成跨平台能力。此前,任正非也说过,鸿蒙本身并不是为了手机用,而是为了物联网。但究竟未来鸿蒙走向何方,只有鸿蒙知道,任何的揣测都跟不上这个时代技术迭代的步伐。

开源 鸿蒙的”必杀技“

科技行业内有一句经典的流行语,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定标准。为什么说华为在5G时代的竞争抢占了极大的优势?就是因为参与制定了5G标准的很大一部分。根据德国专利数据库公司IPlytics的数据,截至2019年3月,5G通信所需的标准必要专利申请数量中,华为占到15.05%排名第一。

说白了,就是要拥有行业的话语权。那么,华为在下一代操作系统的话语权如何抢占?通过开源建立起系统生态成为其重要途径。

央视网认为,操作系统,从技术层面可以攻坚克难,在一定时间内集中力量去突破。而生态层面的培育,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上下游能否接受?转换的成本有多高?既要看鸿蒙的使用体验是否“名副其实”,也要让用户来投票。

经济日报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中国自主操作系统长期市场边缘化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生态。为了快速推动鸿蒙的生态发展,华为宣布,鸿蒙操作系统将向全球开发者开源,并要推动成立开源基金会,建立开源社区,与开发者一起共同推动鸿蒙的发展。

有业内人士担忧,鸿蒙系统通过开源以建立生态,恐难获得同业竞争者的支持。比如,当塞班系统2008年被诺基亚收购后,三星、摩托罗拉等各家手机厂商迅速放弃塞班系统,转而支持安卓系统,这才让安卓系统有机会做大做强。苹果公司既有硬件终端,又有操作系统,但苹果操作系统不开源,独立自主的发展。因此,鸿蒙系统恐难获得小米等国内手机品牌的支持,更不用说国外品牌了。

观潮君认为,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没有看到“彼一时此一时”,机械地进行对比便会陷入片面主义。鸿蒙操作系统面向的是包括通信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穿戴设备、汽车、家居等各终端,是跨行业的。虽然华为在智能手机领域和其他品牌构成直接竞争关系,但在其他领域,华为要么没有涉足硬件,比如汽车,华为仅仅是提供软件;要么涉足的领域还处于发展初期,比如穿戴设备,华为可以像当年苹果一样,凭一家之力建立该领域的生态系统。当华为在大多数领域建立起优势和成熟的生态后,智能手机领域便不足为虑了。这也是华为为什么宣布推出鸿蒙系统,但没有立即应用于华为手机的原因。

另据经济日报报道,鸿蒙操作系统将先应用在智能手表、智慧屏、车载设备、智能音箱等智能终端上。8月10日发布的荣耀智慧屏产品就是采用鸿蒙第一代操作系统。未来3年,鸿蒙还将不断完善,并逐步应用在可穿戴、智慧屏、车机等更多智能设备中。至于何时应用到手机,余承东的回答是:随时可以。但考虑到目前的生态,还是优先支持安卓系统。

贸易摩擦 生态圈的”战略期“

鸿蒙不会立即大规模应用,也就是说这个事儿急不得。人民日报评论说得好,“整个(鸿蒙)系统建立良好生态,需要时间,也需要机会。”

观潮君认为,这个机会主要就是全球贸易的重塑和中美经贸摩擦带来战略过渡期以及科技围堵的倒逼。

近两年,特朗普政府大搞“美国优先”的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霸凌主义,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先有华为CFO孟晚舟被加拿大政府扣留,后有华为被美国列入所谓“实体清单”,美国以政治的、经济的乃至舆论的各种手段围剿华为,未曾想到华为在自主创新上走得如此坚定,未曾想到华为向死而生的未雨绸缪和果敢前行,未曾想到绞杀华为会面临损人害己的影响如此之深。

观潮君认为,身处这个霸凌主义嚣张的风险社会,一个国家,一家企业,最怕的就是面临不确定性,最怕面临“黑天鹅”。在特朗普其极具鲜明的变色龙特性以及独断专行的美国优先政策面前,黑天鹅事件频频上演,全球秩序动荡不安。因此,华为在此背景下推出鸿蒙系统,大张旗鼓地建立开源社区,是时代的重大呼唤,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呐喊。

开源文化的兴起和传播,对于技术进步和交流往往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开源,核心要义是开放,而美国的GitHub社区在执行这一理念时完全“变味”,比如美国已经有不止一次封禁ID主页和数据的案例,再比如美国将华为纳入“黑名单”等。自媒体“星球日报”称,开源精神的代表GitHub,正成为美国制裁他国的“帮凶”。因此,此时举起对抗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打破一国独大,打破垄断,可谓是顺势而为,正当其时。

除了贸易战带来的战略窗口期,就像4G发展到5G一样,下一个风口物联网也是华为鸿蒙OS的重要“换道超车”机遇期。

期待华为在绝地求生中大获全胜!

本文由观潮的螃蟹原创,转载请注明。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观潮的螃蟹

编辑:刘秋平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