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李建华:以智能制造助推产业变革
2019-07-05 10:04:28 字号:

湘潭高新区鸟瞰图。   方阳 摄

李建华

智能制造是我国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战略机遇的重要抓手。园区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必须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湘潭高新区作为湘潭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先行者,将以“智造谷”建设为核心,统筹三个层面,突出三大重点,强化三大支撑,着力构建智能制造推进体系、产业体系和保障体系,推动全区智能制造实现跨越发展。

一、统筹三个层面,构建智能制造推进体系

推进智能制造,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必须统筹政府、企业、社会三个层面,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智能制造推进体系。一是统筹区级层面,重在规划引领。正确面对高新区智能制造水平总体不高的现状,科学进行自我评价,进一步理清思路,完善相关顶层设计。立足于现有的《湘潭高新区“智造谷”产业发展规划》,从“产业扩张、技术突破、生态匹配”三者协同角度出发,聚焦智能装备研发、基础能力提升、新模式应用、智能试点示范四个方面,制订高新区智能制造升级行动计划,按年度、分领域开展专项行动,明确阶段性任务和举措。进一步强化对智能制造发展的统筹协调,建立全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部门联席会议机制,统筹协调解决智能制造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形成资源共享、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建立能够充分发挥市场化主体作用的工作推进和保障机制。二是统筹企业层面,重在载体建设。企业是智能制造的主体,是产业转型升级和变革的重要载体。就企业自身而言,要以市场为导向,主动实施智能化改造和转型升级,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同时,政府要及时引导组织企业进行诊断评估,确定企业在智能制造发展所处阶段,根据评估结果,制订实施方案,强化示范推广,推动企业智能化建设由起步阶段到单项覆盖阶段、到集成提升阶段、到协同创新阶段发展,逐步向智能工业转型。三要统筹社会层面,重在氛围营造。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国家、省、市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调动企业积极性。从区内优秀企业中挖掘提炼一批成功案例,分批组织企业现场学习观摩或让成功企业现身说法,组织相关部门和企业外出学习先进做法和经验,增强企业信心。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高峰论坛、交流研讨、学习考察等活动,邀请国内外智能制造专家来区开展专题讲座,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产业发展的氛围。

二、突出三大重点,构建智能制造产业体系

近年来,湘潭高新区形成了新能源装备、矿山装备、钢材深加工等产业集群,并依托现有的主导产业提出了“智造谷3+1产业体系”,打造新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服务业智能制造产业集群。要构建智能制造“3+1”产业体系,就必须以创新为引领,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一是突出产业集聚招大引强。瞄准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精心开展“大拜访、大招商、大合作”,引进产业链龙头项目和补链、强链、扩链的关键项目,一企一策开展招商。高端装备产业以风电装备和工业机器人为重点,进一步延伸和拓展风电产业链条,提高电控、偏航变桨轴承等核心部件的本地配套率,重点招引知名机器人本体制造及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控制器等关键部件,大力布局门槛相对较低的机器人中下游产业。新材料产业以3D打印为重点,举办“智造谷3D打印峰会”,引进国内外3D打印产业上下游企业,拓展3D打印技术应用层面。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招引集成电路企业,布局拓广物联网、可穿戴设备等。现代服务业重点招引工业设计、应用软件和数据管理平台等产业。到“十四五”期间,力争新增产能超百亿元企业1至2家、50亿元至100亿元企业3至4家。二是突出智能改造示范引领。深入开展园区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改造升级行动,加大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推广应用力度,每年选择一批“机器换人”项目,着力在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扶持一批智能化改造企业。对于大中型企业,通过引导企业采用“互联网+制造”模式,实现生产效率提升、运营成本降低、产品研发周期缩短、产品不良品率下降,带动企业研发、制造、管理、服务等各环节智能化水平提高。重点推进湘电风能、金杯电工、湘潭屹丰、迅达科技和华菱线缆等企业智能化升级改造。对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企业最迫切的需求,有侧重地确定企业的升级策略,以单项或多项的信息化、智能化改造为突破口,推动企业智能化水平提升。力争通过三年的智能化改造和示范,打造智能制造示范企业20家,生产线30条,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技改达到30%。三是突出技术攻关创新驱动。积极构建多领域融合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深入推动本地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创新合作,引导和支持国内外院校来高新区设立研发中心、实验室等研发机构,依托装备类创新平台和行业骨干企业,建设2至3个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提升集成创新能力。强化产业平台的支撑作用,依托湘潭产业创新研究院、力合长株潭创新中心、院士创新产业园等创新平台,建立技术资源连接通道,开展共性技术联合攻关,重点提升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等基础支撑能力,力争每年申请发明专利50项以上。

三、强化三大支撑,构建智能制造保障体系

智能制造的发展离不开政策资源支持和要素保障,必须从政策支持、人才培养,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完善工业信息基础设施等全方位出发,为智能制造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一是强化政策支撑。把推进智能制造作为产业政策的重点取向,围绕互联网+制造业、制造业技术改造工程、制造业创新发展、制造业金融支持等,从多个角度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整合现有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智能制造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突破、公共平台建设、制造业智能化改造计划、示范基地建设、重大项目建设、骨干企业培育、人才引进培养等专项工作。对实行“机器换人”的企业,给予资金扶持或补贴,提升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智能制造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为企业融资提供支持。二是强化人才支撑。环境是引进人才的关键因素。硬环境方面,要探索推出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政策,满足人才的基本需求。软环境方面,要营造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社会氛围,创新人才的运用机制,让人才有成就感、荣誉感。智能制造最需要的是技能型人才,对内陆城市来说,培育比引进更容易见成效。要深化产教融合,鼓励骨干企业与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展协同育人,培养一批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型人才;依托产业基地建设产业人才实训基地,开展人才定制培训,培育一批能操作、懂调试、会研究的智能制造实干型人才。三是强化服务支撑。大力完善信息服务,依托通信运营商,加快建设“网+云+端”(工业宽带、工业云和智能终端)的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和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吸引企业“上云”,助推企业加快“两化”融合,降低运维成本。加快园区光纤网、移动通信网和无线局域网的部署和建设,推进工业信息基础设施网络与服务“进企业、入车间、联设备、拓市场”,着力推广一批应用试点企业。积极完善平台服务,组建智能制造服务联盟和智能制造专家服务库,着力发展一批方案设计、软件应用、检测认证等专业服务化机构,优先支持国内外知名两化融合服务商来区设立分支机构。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龙头企业等合作建设智能制造科研服务平台,为企业智能车间(工厂)建设、智能装备研制、“机器换人”等提供全方位服务。

(作者系湘潭高新区党工委书记)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李建华

编辑:刘秋平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