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了一亩三分地
你会想要做什么
是种植禾苗蔬果
还是养殖鸡鸭鹅鱼?
来看看邓述东
是如何在一亩田里显身手的吧
对他而言
“一亩田”不止是“一亩田”
而是干事创业的大天地
从“一亩田脱贫”模式到
“深耕一亩田”模式
他不断挖掘一亩田的最大产值潜能
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
2017年,邓述东创建“一亩田脱贫”模式,即采用“水稻+赤松茸”的种植模式,同时设计了包菌种、包技术、包服务、包回收、包利润的“五包”办法,让土地发挥出最大的产值。
“一亩田脱贫”模式得到了湘潭市、县两级的重视和大力支持,邓述东直接帮扶了1500多户贫困户,辐射带动近10万人受益。
随后,邓述东又创造性地提出了“深耕一亩田”模式,即山水田土有产业,春夏秋冬有收获。其中探索的稻田澳虾、莲田甲鱼等10余种高效模式,广受农民群众热捧,还孵化了“黑花生+赤松茸”“黑土豆+竹荪”等种植模式,已拓展成全产业链。
邓述东用真诚忘我的奉献践行“共同致富之约”,被评为2020年度湖南省劳动模范。
“要是我没在家,就去田里找我。”每天早上6点到晚上12点,是“深耕一亩田”模式创始人、湘潭射埠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邓述东的工作时间。临田指导、外出考察和为百姓们找销路,他笑称,“累计行走的路程可绕地球20圈。”
“一亩田”能干啥?对于邓述东这样的农技工作者来说,“一亩田”不止是“一亩田”,而是干事创业的大天地。“比如一亩莲田,本身用来种莲子。田里水多、荷叶遮阴,这对喜阴的甲鱼来说是天然良好的生长环境,田里的杂鱼、螺类等成为甲鱼的食物,甲鱼的粪便又为湘莲提供肥料,如此形成了内循环,将生物资源利用最大化,这‘一亩田’里可以创造‘不止一亩’的效益。”
从1000元到1万、3万甚至5万元,邓述东坚守在山水田土间,挖掘一亩田的最大产值潜能,最早可追溯到2017年。
邓述东在实验室内培养多种食用菌,手中拿着酒杯菇。
2017年,邓述东通过几年的“稻草种菇”试验,发现了一亩田采用“水稻+赤松茸”的种植模式,可以达到“春种水稻千斤粮,秋种蘑菇万元钱”的双丰收效果。每户贫困户只要经营1亩田,年纯收入可达1万元以上,可使1户2至3人脱贫。于是,邓述东将这种生产经营模式进行系统整理,同时设计了包菌种、包技术、包服务、包回收、包利润的“五包”办法,正式形成“一亩田脱贫”模式。
“一亩田脱贫”模式得到了湘潭市、县两级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在全国多地推广。邓述东直接帮扶了1500多户贫困户,辐射带动近10万人受益,尼泊尔、柬埔寨等“一带一路”国家也前来考察引进。
邓述东正在农田基地中种植竹荪,进行不同营养料的比对实验。
“要真正助力乡村振兴,‘一亩田脱贫’是不够的。”邓述东审时度势,创造性地提出了“深耕一亩田”,即山水田土有产业,春夏秋冬有收获。于是,他建立了“深耕一亩田”孵化园,让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在园内先种先试,让风险消化在园内,将成熟的技术向农民推广。其中探索的稻田澳虾、莲田甲鱼等10余种高效模式,广受农民群众热捧,还孵化了“黑花生+赤松茸”“黑土豆+竹荪”等种植模式,已拓展成全产业链。他对未来很有信心,“莲田甲又是一个新的万元亩产业,可达到3万元以上的收益,有望打造成上十亿元的大产业。”
今年湖南汛期暴雨来势汹汹,对种植和养殖业都造成了直接影响。“好多农户打电话、发微信来问我,下一步怎么办。”邓述东告诉记者,前不久湘潭县花石镇有一位叫彭建文的种粮大户种了400多亩水稻,6月底稻谷还在抽穗扬花,“按照往年7月初就收割了,但是今年看情况估计要到7月20日左右,他急得不行,因为晚稻播种也要推迟了。”根据对方具体情况,邓述东建议对方在水稻田提早开沟排水,有利于作物根系透气,天气晴了机械能尽早下田;同时调整双季稻品种搭配,确保晚稻收成。
“还有一位湘乡市月山镇龙洞村支部书记,以前这个村里没有主导产业,今年才开始村集体种植竹荪,没想到第一年就遇上长期阴雨天气,现在还没出菇。”有些细节在电话里说不清,邓述东直接驱车从湘潭赶到湘乡,现场为村民们指导,“遮阳网再加一层,土上面盖一层稻草……”他耐心解答每一个求助,尽力保证每一亩田的收获。
邓述东正在城步县和平村指导稻草种菇技术,改良辣椒土壤。
脚下有泥、心中有光,从事农技推广32年,邓述东用真诚忘我的奉献践行“共同致富之约”,也因此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湖南省劳动模范”,还被聘任为湖南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助力高校培养更多三农高素质人才。“要把村里产业搞起来,更多人才能留在乡村、发展乡村、振兴乡村。”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让农民生活更幸福,是他朴实而美好的奋斗目标。
来源:湖南工人报
编辑:李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