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投资参与乡村振兴,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反哺,更是知识、信息、技术、教育、文化上的一种回馈。鼓励民间投资参与乡村振兴,不仅需要经济激励政策,而且需要社会文化认同与精神激励。民间投资参与乡村振兴,打造更好的物质文化产品,不仅在经济物质上带来利益,更是一种文化的寻根与文化的新生。
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指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加大政策支持,用市场办法、改革举措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等,明确了六方面21条重点任务,其中一大任务即引导民间投资积极参与乡村振兴。
其中包括,在充分保障农民权益的前提下,鼓励并规范民间资本到农村发展现代种养业。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农村新产业新业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建设,支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项目。
如何看待民间投资参与乡村振兴,需要多角度透视。笔者认为,鼓励民间投资参与乡村振兴,首先要遵循社会经济发展规律。2020年,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韩俊曾呼吁,现在我们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了60%,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了,到了该把土地增值收益更多地用于“三农”的时候了。纵观一些发达国家发展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带有普遍性趋向。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协调发展也是普遍性趋向。
2019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这一关键节点,意味着已基本实现城镇化,也意味着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阶段到来。鼓励民间投资参与乡村振兴,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更是基于破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这一难题。事实上国家公共财政支农正逐步推进,如大力促进公共服务供给的均等化;建立粮食主产区;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探索投资参股等财政支农的创新等。民间投资参与乡村振兴,也将必然伴随公共财政支农这样重大的政策导向。
鼓励民资参与乡村振兴,实际上也是社会消费升级、产业升级、产业融合、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2003年我国人均GDP就已超1000美元,这意味着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而消费升级,其中不可回避的一点就是食品安全与农产品质量的提升。食品安全与农产品质量事关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可溯源、从农场到餐桌、产供销深加工一体化发展农业,已是多年探讨的话题。当前农业与多产业融合发展,如农业加合作社加网络销售、智慧生态农业等被广泛认可。但目前我国农产品有的行业相对过剩,这是当前农业产业升级以及民间投资进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大困扰,亟待解决。
鼓励民间投资参与乡村振兴,更是当前社会发展到新的阶段的必然举措。2020年我国人均GDP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经济学上一个关键指标“人均1万美元”,即当一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时,往往会迎来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
“三农”不仅意味着物质的供给,更意味着自然文化创意产品的供给。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三农”,乡村振兴富有潜力。而民间投资无疑是具有活力与文化创意的力量,鼓励民间投资参与乡村振兴,将激发“三农”作为文创等综合性产业的快速发展。
民间投资参与乡村振兴,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反哺,更是知识、信息、技术、教育、文化上的一种回馈。鼓励民间投资参与乡村振兴,不仅需要经济激励政策,而且需要社会文化认同与精神激励。民间投资参与乡村振兴,打造更好的物质文化产品,不仅在经济物质上带来利益,更是一种文化的寻根与文化的新生。随着文创产业的快速发展,民间投资参与乡村振兴或许会有更多新的看点。
总而言之,民间投资参与乡村振兴,不仅是社会产业经济发展的规律,也将是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何翠云
编辑:刘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