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个城市竞争力的标准有很多,其中一个指标不可忽略,那就是R&D经费——一个地区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即研发经费。
连日来,全国不少大城市都发布了2020年的R&D经费数据,其中北京以2326.6亿元位居榜首;长沙则为约340亿元,在已公布的城市中位居第13位。
值得关注的是,长沙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8%,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的2.4%。
从上述数据来看,长沙与一线城市还有较大差距;但也可管中窥豹,一探长沙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努力程度。
长沙自主创新意识持续增强
根据已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研发经费排名前十五的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苏州、杭州、成都、重庆、南京、西安、天津、东莞、长沙、佛山、郑州。
从2020年R&D经费投入总量来看,长沙增速较快。“十三五”期间,长沙R&D经费投入从172.75亿元增长到约340亿元。但长沙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来比,追赶空间还比较大。
在新一线城市的比较中,长沙的R&D经费排名与2021年新一线城市的排名几乎吻合,排在第13位。
但是,由于每个城市的经济体量不同,单纯比较R&D经费总量,并不能完全体现一个城市对科技创新的追逐热忱。
R&D经费投入强度,是R&D经费支出与GDP(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代表着一个城市投入科研费用的意愿,更能体现一个城市对科技创新的努力程度。这一数据长沙为2.8%,比排名第8的重庆还高了0.69%。
长沙科技研发投入的决心可见一斑,以创新驱动城市发展的格局正在加快构建。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湖南省2020统计年鉴显示,长沙2019年R&D经费约为316.2亿元。2020年R&D经费同比增长7.5%,这一增幅在已公布的城市中,位居前十。
工业企业成为科研经费主要来源
R&D经费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长沙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自主创新增强,研发投入明显,对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加大,产品产出大幅提升,科研人员待遇也显著提高。
2021湖南统计年鉴显示,R&D经费来源中,企业、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位列前三,其中工业企业贡献率达74.7%。
长沙R&D经费同比增加的背后,首先是企业基数的增加,尤其是规模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增加。来自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长沙全年新注册市场主体23万户,新增“四上”企业1619家,再创新高。
过去5年,长沙高新技术企业蓬勃发展,科技创新企业层出不穷,数量从904家增长到2020年的4100家。以浏阳经开区(高新区)为例,仅去年,园区就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3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85家。
其次,科研机构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去年,长沙现代种业产业一大批科研机构和平台也陆续挂牌成立,为长沙种业创新,打造“种业硅谷”注入强大活力。记者了解到,目前仅隆平高科技园就拥有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省农业科学院、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等高校科研院所25家。
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技含金量
记者采访发现,除了企业和科研机构基数的增长,单个企业的R&D经费也呈现出上涨趋势,企业越来越注重发展的科技含金量。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持续推进,长沙本土企业加大研发、不断创新,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品牌竞争力不断提升。其中,2020年长沙工程机械产业研发经费比上年增长34.6%,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4.3%。
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至关重要,近年来长沙企业在研发投入上不断增加。企业拿出巨额奖金重奖科技人员的故事并不鲜见,产业园区、工业企业对科技人员都“高看一眼”。
在今年的三一科技节上,三一共发放2020年度研发项目增量毛利提奖总额高达1.6亿元,其中个人奖励最高超过了300万元。
三一R&D经费投入强度也常年保持稳定水平。公司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以上投入研发,打造集群化研发创新平台体系。仅今年上半年,三一重工研发费用投入30.58亿元,增长13.67亿元,增长80.82%,研发投向新产品、新技术、电动化、智能化及国际化产品。
铁建重工也是长沙创新的典型代表。该公司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1.82亿元,研发投入达到5.31亿元,同比增长43.84%,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39%。
铁建重工相关负责人表示,虽然研发投入对当期利润有所影响,但从过往公司研发成果的转化效率来看,这部分投入将有望为未来高端产品的爆发打下坚实的技术底座。
事实也是如此。据统计,湖南2020年R&D经费为898.7亿元,专利申请书为58267件,其中企业贡献42286件,比2019年多5881件,来自制造业的专利为35328件。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伍玲
编辑:朱嘉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