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苗绣传承人石佳:让妈妈回家

来源:湘声报 编辑:刘秋平 2021-03-16 16:58:30
时刻新闻
—分享—

背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养活家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之际,湖南省11人荣获2020年“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其中有2名政协委员,分别为湘潭县政协委员、湘潭县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首席调解员谭照,花垣县政协委员、“让妈妈回家”苗绣创业培训基地负责人石佳。近日,湘声报记者采访了这两位基层女委员,记录了她们服务基层百姓、助力脱贫攻坚的故事。——编者

苗绣创业培训基地.jpg

“让妈妈回家”苗绣创业培训基地

□湘声报记者陈尽美

初春,花垣县石栏镇,苗家绣娘们正在车间飞针走线,一幅幅色彩艳丽、制作精美的苗绣,将给她们带来稳定收入。如今,越来越多的苗家妇女选择了在家门口就业,留守儿童变少了,村寨里的欢声笑语越来越多。

此情此景,让花垣县政协委员、“让妈妈回家”苗绣创业培训基地负责人石佳很是欣慰:“通过自己创业和‘让妈妈回家’公益项目的实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转变成可变现的资源,实现了非遗项目活化传承,为脱贫攻坚助了一份力,让更多的乡村孩子有了妈妈的陪伴。”

让妈妈回家

2017年2月,在北京发展小有成就的石佳回到家乡石栏镇,她发现镇里留守儿童情况让人揪心:当时石栏镇1.9万余人,留守儿童却有1200人。

“为了改变现状,让留守儿童的妈妈们回家,我决定回故乡、带老乡、建家乡。”在母亲的支持下,石佳决定传承发展家乡的苗绣。当年7月,石佳创办的湘西七绣坊苗服饰文化公司在石栏镇成立,并加入了由湘西州文旅广电局和湘西传统工艺工作站创办的“让妈妈回家”公益项目。

随后,公司聘请了4位苗绣非遗传承人作为指导老师,发动乡镇里的留守妇女和外出打工的妇女来公司基地,每人带薪培训3个月。技能培训合格之后,妇女们可以自主选择来公司上班或是在家承接公司订单。这样,在家务农,照顾老人、小孩的同时,有一份稳定的劳务收入,很多外出务工的妇女选择了回家就业。

创业不到一年,因为苗绣销路不佳,近200万元的投资很快就用完了。石佳调整思路,追加投资,在湘西3个县建立了5个扶贫车间,先代加工来确保生存,用以工代训的方式培训了各个工种1000多人,同时在城市里组建产品设计团队、开实体店、推广自营产品。

“如今,绣娘们每月有上千至1万元不等的稳定收入,实现了‘背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养活家’的生活。”石佳自豪地说。

3年多过去了,公司的“让妈妈回家”公益项目提供就业岗位1400多个,帮扶贫困户1272人次,让300多个孩子的父母返乡就业。石佳因此荣获2020年“湖南省百名最美扶贫人物”称号。

把苗绣推向世界

把指尖技艺转化成指尖经济,真正将苗绣产业发展壮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石佳把大量精力投入到为产品找销路上。

“苗绣的文字和图案,背后藏着很多故事和文化内涵,要善于利用文化本身来为之赋予发展的活力。”石佳决定走发展文创产业的路子。

为此,她组建专业的设计师团队,收集了上万种传统图案,建立数据库,再通过设计创新,将传统的苗绣运用在服装、饰品、家居、箱包、扇子等系列文创品上,设计出了300余款产品,受到市场的欢迎。

2018年5月,石佳带着苗绣作品参加了巴黎国际展。6月,国际知名奢侈品爱马仕公司设计师为七绣坊设计了12套苗绣元素时装,并参加法国波尔多时装秀。同年,她作为非遗传承人代表,出访波兰、捷克、比利时,打开国外销路的同时,将苗绣文化带到欧洲。

石佳紧跟互联网时代消费模式,开辟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方式,在北京、济南、湘西墨戎苗寨等地开设了5家自营旗舰店,以实体店铺稳住品牌,并通过线下直营、线上社群电商分销模式,实现了较好的销售量增长。

产业融合助力振兴

2019年3月,石佳与浙商联合,共同在花垣县工业园投资建立了鞋业公司,不到一年时间产值达到2000余万元,增加了200个农村妇女就业岗位。

同时,她积极通过品牌合作对接资源,打造多样文化旅游项目,开发文化旅游项目“古苗都康养谷”,现已建成贡米、茶园、龙虾养殖基地。

“我们在做苗绣的同时,会把苗绣元素用到农产品的包装上,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发展乡村旅游。”石佳认为,在乡村创新创业一定要因地制宜,结合地方特色来发展相关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作为一名基层政协委员,石佳说,自己一直在用独特的方式践行着乡村振兴战略,今后将在探索文旅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路上砥砺前行。“我将继续扎根农村,巩固脱贫成果,在乡村振兴中努力工作,更好发挥‘半边天’的作用。”

来源:湘声报

编辑:刘秋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商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