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浏阳经开区始终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坚持变中谋稳、稳中求进、进中突破,在实体经济主战场奋力作为,切实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不断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园区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长沙市委、市政府的决策,2020年4月,浏阳经开区与浏阳高新区实现合并,并以两园为核心,优化资源整合,着力打造金阳新城。园区是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和国家级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也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和国家级绿色园区,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以健康食品、再制造为特色产业的“三主两特”产业格局,是长沙市显示功能器件、生物医药、环境治理技术及应用和碳基材料四条产业链牵头建设园区。自2016年以来,在湖南省133个产业园区(包含国家级园区和省级园区)发展综合评价中,浏阳经开区连续三年获得第一名。园区上交税金及亩均税收强度、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及亩均强度等指标均位列全省前茅。
今年以来,园区以长沙百日竞赛为总揽,在大考中干出了高质量。1~8月,园区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710.2亿元,同比增长9.4%;规模工业增加值226.5亿元,同比增长6.5%。实现财政总收入47.3亿元,同比增长2.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2.8亿元,同比增长59.6%;其中工业投资281.4亿元,同比增长75.1%;技改投资73.1亿元,同比增长34%;实现高新技术总产值572.2亿元,同比增长9.1%,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0.6%;预计实现研发费用投入35亿元,占总营收比重4.9%。关联指标方面实现工业用电1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6%;工业用水1832万吨,同比增长26%;工业用燃气1423.7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9.1%。
二、主要经验做法
一是在思想认识上实现提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立园之基、强园之本。过去,依靠靠负债经营、政策引资,过分追求经济规模和增长速度的传统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转变增长方式刻不容缓。如何把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功效,这是高质发展的必然要求,去年由园区经发局牵头逐一走访企业,查找相关数据,对范围内13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了企业高质量发展情况调查,编写了高质量发展分析报告,由财政局牵头对所有购地企业进行调研分析,形成了购地企业招商效益分析报告,根据调研分析的结果出台了《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制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主动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对产业升级的制约,在优化产业结构上下功夫,在“引优、淘劣、做强”上做文章,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以企业项目的高质量发展带来财政税收的高回报,激发更大的内生发展动能。
二是在发展理念上加快转变。一是转变招商引资理念,构建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坚持以投资者的眼光遴选项目、以投资合作者的态度洽谈项目、以投资受益者的态度服务项目,通过强化市场化理念、淡化政府性色彩,实现园区发展由“管理者、服务者”到“投资者+投资管理+投资服务”的转变,切实增强园区对产业的吸引能力。紧紧围绕主特产业和显示功能器件、生物医药、环境治理技术及应用、碳基材料四大产业链,坚持招商引资“336”原则,提高准入门槛,聚焦产业高端环节、世界前沿技术、国内顶尖企业,不断增强园区发展后劲。如显示功能器件产业方面,蓝思科技在园区成长为全球最大的触控玻璃面板供应商,2018年蓝思集团总部在园区设立,并在园区聚集了公司最大的生产基地,前后共吸引上下游包括新材料、触控传感器等在内的30余家企业落户;去年,投资320亿元惠科第8.6代超高清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在园区开建,成为湖南省投资最大的产业项目,将填补全省高清显示屏制造产业空白,依托这一产业龙头,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玻璃基板、偏光片等重磅项目有望在近期实现突破。生物医药方面,经过多年培育,一批优质企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去年尔康制药、九典制药、威尔曼等3家药企实现税收过亿;今年以来威尔曼、天地恒一、迪诺制药等企业“二胎”“三胎”项目频频落地,正大天晴等产业巨头开始在园区布局项目,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做强。智能装备制造方面,启泰传感自主研发的液压传感器装配线开始量产,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蓝思智能自主研发制造的高速机械手机器人打破国外同行垄断,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二是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积蓄高质量发展强劲势能。发展为要,项目为王,园区始终将推进项目建设工作作为重中之重,集中精干力量,倾尽优势资源,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尤其是制造业标志性重点项目建设,为园区发展积蓄后劲,增强势能。惠科项目2019年9月正式开建,计划2021年2月下旬点亮投产,主厂房为亚洲最大单体工业厂房,面积达64万平方米,建设任务艰巨,时间紧迫,我们组建工作专班,全力开展全流程建设服务,全速推进项目建设,今年克服疫情影响,促使长沙惠科项目成为惠科集团在全国所有项目中复工最快的项目,建设高峰6000余人24小时不间断施工,在今年7月22日实现主体厂房封顶,较计划时间提前近一个月。另一入选长沙市制造业标志性重点项目豪恩声学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已在今年6月底开始试生产,将为微软、华为、小米等知名品牌提供微型电声元器件和消费类声学等产品,开拓产业链新领域。省“五个100”项目蓝思新材料已实现部分量产,国内碳化硅功率器件龙头企业泰科天润投建的碳化硅芯片及器件项目正在进行室内装修,即将投产。
三是在结构调整上持续提质。一是助力企业股改上市。成立促推企业上市(挂牌)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政策文件,一企一策为企业提供上市服务。目前,园区共有7家A股上市企业,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并有威尔曼制药、春光九汇、华纳大药厂等34家上市后备企业,上市后劲十足。二是狠抓企业智能制造。抢抓智能制造发展机遇,推动和引导企业在流程性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化管理等智能化改造领域全面升级,广泛建设技术领先的智能化车间、智能化生产线,去年共有37家企业获批省、市级智能制造企业,总数达到116家。在技改项目上,蹲点帮扶促项目增资增量。截至当前重点技改项目由原先的40个增加至65个,项目总投资额由49.5亿元增加至110亿元。15个技改项目实现投产,新增产值近30亿元。比原计划超额完成25%。新增规模工业企业6家,36家企业申报高企;新增4家省级、55家市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车间)。三是稳步推进兼并重组。园区成立专门队伍,出台《浏阳经开区闲置低效企业处置工作方案》,建立土地产出效益评价标准体系、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体系、资源环境保护评价标准体系等三大评估机制,鉴别、倒逼低效企业转型升级。完善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的工作机制,提供优质的并购服务、优惠的政策支持和优越的发展环境,“一企一策”助推企业兼并重组。推行“优势互补、资产盘活、腾笼换鸟、借优提质”四大并购模式。近年来,共促成介面光电、宏灏基因、继蒙制药等40多个企业项目实现兼并重组,盘活闲置土地近2000亩,新增投资近百亿元,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深层次调整。两园合并以来,加大对低效企业的处置力度,已启动19家低效企业的调查,因企施策,完成了古杉生物、智尚电子、豫园生物、金博科技、安信生物、慈航药物等6家低效企业处置,盘活土地面积263亩,按现有土地开发成本计算预计节约资金1.5亿元。
四是在营商环境上不断优化。作为没有母城依托发展起来的产业园区,园区将服务作为立园之本,努力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营商环境,不断强化高质量发展软实力,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一是敢为人先,大力提升行政效能。最早获批全省产业项目“先建后验”改革试点,减少审批环节11个,免交审批资料91项,大幅提升项目建设速度。在全省率先打造“无费政务大厅”,免收工业企业项目建设的所有报批费用,降低企业运行成本谋在点上。财税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实现国地财合署办公,实现“国、地、财”“一站式”服务;大力推行电子营业证照,实现全程电子化办理,真正做到与企业“零见面”,在全省率先将部分商事注册登记业务提速到1个工作日办结。二是无微不至,全面释放政策红利。深入研究各级惠企政策,强化落地落实,使政策红利带动投资潮、创业潮,促进财富汇聚、人才集聚。尤其在今年疫情期间,量身打造惠企政策包,301名干部精准送策入企,以真金白银支持企业渡过难关。上半年,指导企业申报电费、税费等费用减免或奖补,预计节约资金8200万元,减免社保费用7700余万元,免租减租1000余万元。组织企业申报中小企业专项、制造强省等23个项目400余次;指导70余家企业申报纳入防疫重点保障企业,预计争资1.7亿元,惠企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五是在国企改革上率先发力。加快平台化公司向市场化转型。完善顶层设计,破解平台公司产权关系、管理架构、法人治理结构、业务平台搭建等重大问题。优化资产结构,增加经营收入,一方面剥离房屋、土地等公益性资产和没有竞争力的业务,另一方面及时补充经营性资产,并拓展经营性业务。深化体制机制变革,园区金阳投资集团率先完成市场化转型,实现了资源整合、债务有效剥离、资产全面清理,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提升了竞争水平。2019年,公司市场化改革更进一步,北园污水处理厂、紫星广场中央商务区、长沙智中心等重大经营性项目加快建设,新设立菁阳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长沙海通盛阳一期基金,完成天地恒一、浪潮云项目投资,储备了一批优质投资项目。目前,金阳集团已参与设立4只基金,基金总规模为8.5545亿元;集团今年完成融资25.6亿元,3月份发行的10.5亿元项目收益专项公司债券是湖南省首单交易所项目收益公司债券。
(摘自浏阳经开区在全省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经验交流会议上的发言)
来源:湖南省工信厅
编辑:刘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