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政策实施,我国婴幼儿托育服务市场需求激增,但托育师资缺口近百万,很多地区0-3岁幼儿“无处可托”,托育服务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2019年被业界称为“托育元年”。这一年,国家将目光投射到了教育的最早阶段,从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到日前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托育机构设置标准》和《托育机构管理规范》,一系列重磅政策的推出,释放了国家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托育服务的积极信号。
利好政策和刚需增长鼓舞了日益高涨的市场情绪,一时间,托育行业似乎成为新风口,受到各方关注,投资机构蜂拥进场,媒体披露仅2019年上半年就有超过6家连锁托育机构获得融资。然而在行业井喷式发展的火热之下,不少托育机构却遇冷,经营业绩不佳,甚至达到难以维持、被迫关店的境地。笔者认为,托育行业发展“冰火两重天”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生源不足。不少人可能对这一原因匪夷所思,据最新的统计数据,目前我国0至3岁婴幼儿接近5000万人。如此大的需求,怎么可以说生源不足?然而实际上,尽管托育市场盘子大,但却有着可替代性强、区域性强的特点。从传统来说,我国就有隔代照料、亲人照料的习惯,红黄蓝、携程亲子园等一系列虐童事件的发生更是触发家长的焦虑,不少家长不放心将幼儿送至托育机构,选择由亲人照料。调查数据显示,我国0-3岁婴幼儿入托率仅为4.1%,城市0-3岁婴幼儿入托率也不足10%。再者,托育需求与家庭工作和经济压力密切相关,这也导致托育存在一二线城市托育需求茂盛、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遇冷的区域差异。
二是成本高企。托育主要针对0-3岁的幼儿,与幼儿园3-6岁儿童的成长规律不同,自我意识比较少,对餐食要求更高,在照料之外,这一阶段往往还需要抚慰等照顾,导致师生比更低,教师成本较高。加之这一年龄段幼儿常会发生磕碰,一旦出事,托育机构往往会发生“灭顶之灾”,经营不确定性较高。
师资不足。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专业基本都是培养幼儿园幼师,相关教育都是围绕3-6岁儿童,还没有针对0-3岁幼儿的专业,托育机构只能从幼儿园、早教机构招聘教师。由于托育师资培训尚未体系化,多数机构还需对托育老师进行二次培训。
三是标准不一。当前托育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还不健全,各地托育相关标准五花八门,不可控的政策风险既给入局者造成严重障碍、办证无门,也使得一些托育机构运营无章可循,野蛮成长。
正如古语所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教育行业是需要用爱心浇灌的行业,而专注于教育最早阶段的托育行业更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爱心、耐心、恒心的行业。面对资本快钱不断涌入,做托育的经营者和从业者更应该认清并坚守住教育的初心,不要盲目扩张,而要修炼内功,“慢工出细活”,以高质量的服务建立起家长的信任。
此外,托育事实上也是我国当前人口政策之下要保证人口增长需要的配套措施,本身就商业性偏弱,而公益性较强。政府作为监管方,对准入标准严格要求的同时,也要认清托育机构大规模亏损背后的问题,可以考虑采取补贴等方式鼓励民间资本投入。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姜珊
编辑:刘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