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2日电(王静文)《经济参考报》9月2日刊发题为《提升核心竞争力促民企高质量发展》的评论。文章称,8月30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了三位民营企业家代表围绕“弘扬优秀建设者精神,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此前一天,这三位企业家刚刚获得第五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荣誉称号。这项评选始于2004年,历经沿革,已形成每五年一次的惯例。它表彰的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优秀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他们大多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充分展现出爱国敬业的情怀、创新创业的精神、守法经营的品格和回报社会的意识,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民营企业家的成功,既源于自身努力,更得益于党的领导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正是依托于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快速发展,一批又一批的民营企业才能够迅速崛起,成为稳定经济的重要基础、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金融发展的重要依托、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需要指出的是,自2012年起,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度增长阶段逐渐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外部环境也在经历着深刻复杂的变化。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企业能否从原来的粗放式发展平稳转型到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从政策面来看,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十分明确,特别是去年11月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以来,我国减税降费力度进一步加大,缓解融资难融资贵举措进一步齐备,改善营商环境的成效进一步显现。政策措施逐渐完善之后,下一步的关键是抓好落实。各地区各部门要想企业之所想、忧企业之所忧、急企业之所急,积极作为、靠前服务,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
从民营企业层面来看,则应致力于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筑好自己的护城河。具体而言,一方面要弘扬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敢于承担风险的企业家精神,着力推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加大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推广力度,进而推动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另一方面,还要发扬“工匠精神”,聚焦主业、坚守实业,争创一流企业、一流管理、一流产品、一流服务和一流企业文化,在练好内功、做强做优的基础上,努力打造“百年老店”。
实际上,随着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无论对于宏观政策还是微观企业,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目前来看,政策面优化营商环境、降低运营成本、激发市场活力的特征日益明显,而民营企业也应直面现实、练好内功,以更强的核心竞争力迎接未来更大的挑战。(完)
来源:新华社
作者:王静文
编辑:刘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