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张建明:知天命而风雨无阻

来源:中华工商网 作者:郭怀军 章勇 编辑:刘秋平 2018-11-12 15:59:55
时刻新闻
—分享—

张建明.jpg

姜子牙72岁拜相,吴承恩72岁话西游。历史上,有些人历经半生锤炼,才得晚年妙成。现实中,长沙远征驾校校长张建明,知天命之年创业,年届古稀,却依然风雨无阻,为实现人生的终极价值和理想而奋斗在一线。

“人生需要为信仰而奔驰”

1999年,张建明辞去公职。其时,他51岁,已是长沙市公安局副处级干部。

那一年,国家正实行精简机构改革,很多人面临被淘汰下岗的危机。张建明业务熟练,连年评优,加之资历深厚,下岗的事自然落不到他的头上。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张建明主动递交了辞呈。当时,领导还劝他:“你还有几年就退休了,何必呢?”他却回答:“还是把我的名额留给那些家庭困难的同志吧。”

也正是这一年,张建明的大女儿以湖南省高考文科状元的成绩顺利升入大学,家里正是用钱的时候。迫不得已,张建明拿着家里仅有的2万多元存款,在长沙汽车南站旁的一个垃圾场里开始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创业。

驾校创建之初,仅有3台二手车,3个员工——张建明、妻子和70岁的门卫老张。张建明白天是教练,晚上是建筑工,“一到晚上就扛着个铁锹修整场地。”在“垃圾场”漏风的阁楼上,他一住就是3年,夏天喂蚊虫,冬天吹冷风。

经过3年艰难打拼,“南站驾校”终于有了花园般的校区和上万名学员,它就是远征驾校的前身。

昔日同事再见,羡慕他有了这么一份家业,笑说:“再过两年你就可以开奔驰了。”

张建明淡然地笑道:“人生需要为信仰而奔驰,却不一定要开奔驰。”

“做一颗社会进步的螺丝钉”

张建明是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实现自我价值,做一颗社会进步的螺丝钉”是他不变的信仰。

多年来,他一直坚持慈善捐款。而如何更好地服务残疾人的想法,直到2008年才变得清晰。

2008年汶川地震后,他带着员工前往四川绵阳捐款40多万元。当时,在灾区的安洲驾校看见有学员因地震致残而痛不欲生,他就在想:“如果残疾人也能考驾照开车就好了。”

当2010年公安部颁布《111号令》,促使残疾人驾驶汽车合法化后,张建明万分惊喜,第一时间站出来创办了长沙第一家残疾人驾校,“曾经感觉这是一个梦,现在居然有机会实现了,当然要马上行动。”

购进C5培训车、修建场地,初期投资500多万元。后续为残疾人修建免费的招待所、专门的考场又累计投入3600多万元。

对于商人而言,巨大的投资往往意味着丰厚的收益。不少同行都认为他又抢到了赚钱的先机,“沿海地区一个残疾学员的报价是12000元,比一个普通学员的费用要高3倍。”

可这时,张建明却给出了一个让同行大跌眼镜的报价——2480元,且一直坚持4年没变。长沙驾培行业协会的人为此算了一笔账:“这个费用一个学员就要亏3000元,在长沙根本就没人再敢开第二家,谁赔得起这钱啊!”

这样的一座驾校,长沙没有第二家,全国也没有第二家。国内其它省区也曾有公益性驾校出现过,但远征却是唯一一个坚持下来的。因而,在远征,学员既有来自邵阳、湘潭、娄底、吉首等湖南省内的,更有来自湖北、广东、海南等外省的。

多年来,在远征驾校顺利考到驾照的残疾人学员有600多名,张建明为他们进行的后续保障投入超过180多万元。当遇见有困难的学员时,他还会主动捐款,累计达100多万元。

“拥有财富就应实现它的社会价值”

手拿老年机,身穿百元夹克和老旧皮鞋的张建明,经常被人当作驾校的门卫。

在员工的记忆中,这样尴尬的情形时常发生,“有次皮鞋穿破了一个多月他都舍不得买新的,去参加驾培行业协会的活动时还被同行笑话。”

远征驾校是长沙驾培行业的龙头,张建明经过15年打拼已拥有4000多万的身家,谁都知道他不缺钱,但很少有人理解他为什么这么省钱。小女儿爱好摄影,妻子背着他偷偷给女儿买了一部价值一万多元的单反相机,他没有苛责,却对女儿训诫道:“你知道一万多元的意义吗?一万多元是一个环卫工人半年的收入,是一个农民一年半的收入,既然拥有了你就得好好珍惜,让它实现它应有的价值。”

连妻子都笑称张建明是个省心的老公,“他每个月的零花钱都没超过1000元。”而张建明省下的钱,妻子也从来不敢大手大脚地花,“因为他搞残疾人培训确实需要钱。”

远征驾校启动公益性残疾人驾考培训基地项目,先后投入3600多万元建设,对残疾人的直接捐款也达100多万元。

今年5月,远征驾校又开始实施“精准扶贫,助你出行”和“精准扶贫,为你圆梦”两大精准扶贫助残工程,分别计划连续三年每年免费培训100名残疾人驾驶员和每年结对帮扶5户贫困户脱贫致富、资助5名贫困在读学生完成学业、帮助50名贫困学生免费学习驾驶技术。

长沙有百余家驾校,张建明的驾校规模不算最大的,却是生源最多的。对于成功,他总结是因为按“规矩”经营。曾经一扫长沙行业不正之风的口号“收您一包烟,奖您一万元”就是他提出。员工彭彦婷回忆说:“我们最初的口号是收您一包烟奖您5000元,可还是有教练违规,于是老板亲自把奖金送到学员手里,还把奖金额提高到1万元。”

就是靠这份一诺千金的口碑,张建明将一个垃圾场里的小驾校建成了长沙驾培行业的龙头,即使远离城区也生源不断。

“长沙远征是一种精神”

每年高考前夕,长沙街头都会出现一队举着红旗、杵着拐棍的残疾人在宣誓,他们的旗帜上写着“残疾人送考队”。

这只队伍很出名,曾有不少考生在他们的帮助下顺利进入考场。但多年来,鲜少有人知道他们全部是远征驾校残疾人驾考培训基地的第一批学员。

2011年初,卜峰、张洪、周明星等20名残疾学员顺利拿到了驾照。同张建明拍毕业合影时,他们心怀感激地说:“拿到驾照的感觉就像又获得一次生命。我们得到了您的帮助,一定也要帮助更多的人。”于是,他们相约成立了“残疾人送考队”,坚持多年竟没有一个人退出。

卜峰说:“努力让生命的每一天都过得有价值,是我在远征驾校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长沙远征是一种精神。”

像卜峰一样的学员还有很多。40多岁的残疾人钟伟民是个老上访户,因生活困难多次上访后,省信访办于2012年把他送到了远征驾校学习。完成学习后,钟伟民还得到学校的捐助,购买了小车搞运输,生活无忧也彻底断了信访的念头。此后,但凡有残疾人上访,省市信访办都会把人送来长沙远征驾校。以至于有信访干部开玩笑说:“这里真是和谐社会的润滑剂。”

而对于在远征学习过的残疾人学员,这里却更像一座“精神花园”。 35岁的盛武军因车祸失去下肢,在远征完成学习后,他独自创建了长沙的别克车友俱乐部,会员已有一百多名。这两年,他开车走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盛武军的微博上每一天展示的都是生活中的小感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春日的第一枚花朵……,“一花一草一世界,我想在远征的学习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重新开始认识这个世界。”

2013年6月,远征大托铺分校的员工肖海的父亲在驾驶电动三轮车进货的途中发生意外,母亲身亡、父亲重伤,因高额医疗费这个家庭突然陷入困境。为了培养员工的爱心,张建明在发出帮扶号召的同时,给出了一个承诺“谁捐款我就给双倍奖励,你捐100元,我奖200元,你捐200元,我奖400元。”

如此多次后,员工们也直接拒绝了老板的奖励,“收您的钱就枉费了我们在远征呆了这么多年的时光”。

■中华工商网 郭怀军 章勇

来源:中华工商网

作者:郭怀军 章勇

编辑:刘秋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商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