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并购潮落 啤酒企业又迎关厂风暴?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胡锐 编辑:刘秋平 2018-06-04 10:29:05
时刻新闻
—分享—

  国内啤酒消费总量持续多年下滑 高端、个性、精酿化成行业趋势

5月30日,长沙市各大型超市内的啤酒以听装为主,货架上玻璃瓶装的啤酒越来越少。记者 胡锐 摄

  随着天气变热,啤酒也进入了消费旺季。然而,与以往的企业并购扩张、低价厮杀、攻城略地的火药味不同的是,当下的啤酒业似乎集体进入了休整期。

  去年百威英博位于长沙市望城区的工厂正式停产,其计划在2017年投产并上市销售的邵阳武冈工厂,至今仍未建设完工。而自2015年起,嘉士伯、华润啤酒、重庆啤酒、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等国内啤酒巨头们就开始先后关闭工厂。今年瑞银发表的报告还称,华润雪花啤酒的95个厂房中有28个可以关闭。难道继并购潮之后,啤酒又迎来关厂潮?

  与此同时,在国内啤酒市场已持续了多年下滑之时,进口啤酒却仍在高歌猛进。这似乎更坚定了各啤酒商走高端、多元、精酿化道路。

  ■记者 胡锐

  【数据】国内啤酒销量连续4年下滑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中国啤酒市场完成产量4401万千升,同比下降0.7%。这是自2014年以来,国内啤酒市场产销量连续第四年下滑。在447家规模以上啤酒企业中,有132家亏损。

  业内人士分析,国内啤酒消费持续下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啤酒消费人口下降。由于计划生育等因素,20岁至35岁的啤酒消费主力人群不断下降。数据显示,1980年代我国共出生人口2.28亿,而1990年代出生人口只有1.76亿。

  而更多人认为,消费升级才是国内啤酒消费量下滑的根本因素。“随着健康饮食的观念深入人心,不少消费者在控制自己的饮酒量的同时,渐渐舍弃了低端的啤酒消费。”本地某啤酒行业资深人士表示,过去几年里,国内中低端啤酒一直占据了八成以上市场份额。

  【现象】并购潮后又掀起关厂潮?

  2017年初,百威英博在长沙市望城区的工厂正式停产。据了解,这个于2010年投产的啤酒厂投资近5亿元,占地近500亩,产能20万吨,是当时湖南最大的啤酒生产基地,在生产了7年后宣告“停摆”。业内人士表示,百威英博湖南工厂的停产主要还是市场销量下滑造成的。

  此外,早在2015年12月28日就已开建的百威英博(武冈)啤酒生产基地,建设进度也不尽如人意。据了解,该项目预计投资16亿元,计划于2017年10月投产。“现在还没完成建设”,湖南省酒业协会会长刘维平受访时介绍。

  事实上,自2016年起,华润啤酒、重庆啤酒、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等国内啤酒巨头就采取了关厂措施。嘉士伯行动更早,在2015年起,这一国际啤酒巨头便在中国不断关闭旗下工厂。今年瑞银发表的报告还称,华润雪花啤酒的95个厂房中有28个可以关闭。

  继上世纪90年代开启啤酒业并购浪潮之后,难道啤酒江湖又将掀起一阵关厂风暴?

  【市场】进口啤酒高增长将促变革

  在国内啤酒市场持续了多年下滑之时,进口啤酒却仍在高歌猛进。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进口啤酒71.6196万千升,同比增长10.8%,再次实现两位数增长。2018年1月-3月,进口啤酒数量和金额增速更是分别增长26.8%和33.7%。与国产啤酒市场的连续下滑不同,2011年至2016年,中国啤酒进口量从6.4203万千升快速增长至71.6196万千升,增长10倍多。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从绝对值上,进口啤酒占啤酒总销量的不到2%。但其迅猛增长的态势令国内啤酒品牌感到压力。而从消费端来看,进口啤酒也已从最初的尝鲜品逐渐变成了日常品。“在消费升级的市场环境下,快速增长的进口啤酒将促进国内啤酒市场的变革。”

  【趋势】高端、个性、精酿化

  从几大上市啤酒企业的年报可知,虽然2017年国内啤酒销量继续下滑,但利润却出现增长。重庆啤酒年报显示,2017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75亿元,同比略降0.64%,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9亿元,同比大增82.03%。对此重庆啤酒有关负责人表示,是产品高端化等原因使得业绩大增。

  青岛啤酒年报显示,2017年该公司实现啤酒销量 797万千升,同比微增长0.6%,但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长了21.04%。其中“奥古特”、“鸿运当头”、“经典 1903”、“纯生”等高端产品共实现销量 162.5 万千升,保持了在中高端产品市场的竞争优势。

  近五年来,中国大众型啤酒经历了较为困难的一段时期。与此同时,高端啤酒销量增长160%,占整体啤酒市场4%的销售量及18%的利润。

  “ 消费者未来喝啤酒将继续寻求高端化路线”,本地一位啤酒行业资深人士受访时表示,由于中国人口红利的消退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大众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与啤酒平行的可替代饮品逐步增多,啤酒消费面临下滑压力;但随着近年中国啤酒消费市场的高端化和个性化趋势不断增强,消费者在更少量饮酒的同时,也开始喝更好的啤酒了。

  “精酿化也将是未来啤酒的趋势”,上述资深人士还认为,尽管有人认为中国精酿啤酒的比例不足1%,但仍呈现出强大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听装酒、小支酒等产品类型上升迅速。“现在年轻消费者要求啤酒从包装设计到口感都必须是多元化、个性化的。”

  目前国内雪花、青岛、燕京、百威英博、嘉士伯等各大啤酒厂家都已推出高端系列产品,且收到了不错的市场反响。

  【观察】各大厂商大都推行多品牌战略

  20年前,湖南人到本省其他市州出差,都能品尝一下当地的啤酒,如岳阳的岳阳楼啤酒、常德的国人啤酒、衡阳的雁牌啤酒、长沙的白沙啤酒、株洲的金蕾啤酒、湘乡的骄杨啤酒……然而当下,在湖南境内所卖的啤酒品牌都已大同小异。

  在上一轮行业的大规模整合、并购中,湖南本土啤酒品牌已“全军覆没”,绝大部分市场都集中在华润雪花、青岛、燕京、百威、嘉士伯五大品牌商上。早在2015年时,这五大啤酒巨头的市占率就已达到了75%,目前更是超过了80%。“市场将更加集中,还有些企业将被整合。”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啤酒人士预测,不过出现大面积的并购的可能性不大,“因为现在并购成本太高”。

  虽然目前啤酒品牌集中度较高,但各啤酒企业的品牌战略却不尽相同。华润啤酒是全国统一使用“雪花”品牌,虽然品牌协同效率高,但容易浪费原有品牌价值。青岛啤酒采用“1+1+N”品牌战略,主品牌“青岛”+副品牌“崂山”行销全国。百威英博则以高端“百威”+低端“哈尔滨”为主,同时辅以多个进口细分品牌,可以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只是品牌推广费用高。燕京啤酒主品牌“燕京”+“漓泉”“惠泉”“雪鹿”,能有效利用现有品牌资源,但容易形成各品牌各自为政。嘉士伯全国率先推广“嘉士伯”品牌,并逐渐引入“乐堡”等品牌。

  记者手记

  粗放式扩张后还需精耕细作

  作为一个典型的规模效应产业,啤酒业的发展似乎天生带有并购、扩张的基因。从华润收购雪花开始,我国啤酒业就启动了一场疯狂的行业并购浪潮。在这场并购大战中,我国原有的600家啤酒企业逐渐减少到了200家,并由此形成了以华润雪花、青岛、燕京、百威英博、嘉士伯等为主的啤酒巨头。与此同时,我国也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啤酒消费市场。

  然而,随着规模的不断放大,市场增速开始逐渐放缓,甚至负增长,并由此引发的低价竞争而导致的利润下滑。这时,关厂、“瘦身”似乎成了厂商们普遍认同的自救方式。

  其实在这种“壮士断腕”式自救的同时,厂商更需思考下如何精耕细作,比如产品创新、改善品质、提高生产经营效率等等。因为只有这种精耕细作方式,才能最终赢得市场与消费者的认可。最终让我国不仅是一个全球最大的啤酒消费国,更是一个世界一流的啤酒生产国。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胡锐

编辑:刘秋平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商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