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改革开放40年】走近湘乡井盖军团|“在长沙,十个卖井盖的七八个是湘乡人”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丁晴 编辑:刘秋平 2018-07-17 10:19:01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40年的改革开放春风化雨,把中国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在“湘军”的诞生地——湘乡,就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顺应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浪潮,短短十年间,从零开始,以燎原之势迅速成为一个行业的中流砥柱,缔造了一支充满传奇色彩的新时代创业湘军。

这些或方或圆的井盖书写着湘乡人新的财富故事。

  红网时刻记者 丁晴 长沙报道

  在长沙,汽车东站周边和南二环桔园立交桥一线,林立着数量众多的井盖批发销售点。

  如果有兴趣聆听这些经营者的对话,你就会发现他们基本上都操着一口神秘难懂的湖南方言。

  这就是“说话做牛叫”的湘乡人。

  湘乡井盖军团雄踞着湖南井盖销售80%以上的市场份额。然而,如此强悍的市场份额却是一场转型危机给逼迫出来的。

  他们的成长和壮大得益于改革开放后中国城市化的突飞猛进。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发了市政设施的旺盛需求。

  这群小县城里走出来的创业者具有不同的个人特质。

  他们中有的是纯粹泥腿子出身,有的是商海浮沉多年的创一代,有文采飞扬心怀浪漫的大学生,也有普通话都说不利索的小学辍学者。

  危机来临 去向何方?

  湘乡,一座因改革开放而迎来新生和巨变的湖南小县城。

  1978年,全市人均GDP仅269元。

  2017年,这一数据跃升为50324元,增长了187倍。

  改革开放,释放了无限的创造力和生产力,也放飞了无数个梦想。

  80年代,不再为一日三餐犯愁的湘乡人喷涌出炽烈的创业热情,他们投身于当时需求量旺盛而又技术含量较低的铸造行业。

八九十年代,这种三四十人规模的铸管厂为湘乡人带来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桶金。

  三五年的光景,320国道沿线,一个个生产下水管道的铸管厂平地而起,高高耸立的烟囱群以傲人的姿态审视着这片刚解决温饱的土地。

  市场也给予了这些敢于“吃螃蟹”的创一代们丰厚回报,他们成为了湘乡第一批富起来的人。

  东郊乡更是远近闻名的“铸造之乡”。

  这样的好光景在进入新千年后却戛然而止。

  PVC材料得到大规模地推广应用,下水管道的材质也从铸铁更新换代到PVC。

  PVC管采用机器制造,生产效率高、成本更低、更环保。在市场“优胜劣汰”法则下,铸铁管从供应不求沦落到了无人问津的窘迫地步。

曾经热火朝天的铸管厂车间早已经成了无人监管的废弃之所。

  “那会PVC管对铸铁管的冲击就是毁灭性的,湘乡倒闭了上百家铸管厂,少数存活下来的厂家也过得非常艰难。工资要发,原料采购要成本,产品却卖不出去,开一天工就要亏一天的钱。”

  有过铸管厂办厂经历的丁铁和回忆起那段历史深有感触:“我们最优秀的4人团队,一天满打满算也就生产200来根,PVC管机器生产24小时不间断,这效率根本没法比。先进淘汰落后,谁也挡不住!”

  那段时间,320国道两侧一片萧条,昔日象征着财富的铸管厂要么已经关闭,要么就在走向关闭的路上。

  危机来临,生存还是毁灭?

  这些红极一时的铸管厂会不会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新世界的大门

  绝不会坐以待毙!

  机遇,只属于顽强坚韧的人们。

  流淌着“湘军”的血液,湘乡铸铁人也有誓不服输的战斗意志。

  彼时,长沙正在大跨步向现代化迈进,市政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湘乡人从中发现了新的商机——转型生产市政建设所需的井盖!

  凭借着良好的铸造基础和完善的销售渠道,湘乡人在井盖的生产和销售上迅速打开了局面。

  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老乡带老乡,强烈的宗族观念和抱团意识让他们成为了湖南井盖行业的一枝独秀,绝对的主力军。

化着妆、踩着高跟,在空间逼仄的小仓库里搬井盖已是贺颖的日常。

  “我进入到这个行业的时候,湘乡人已经就打出名声了,在长沙,十个销售井盖的有七八个是湘乡人。”贺颖从事井盖销售已经12年,是圈子里小有名气的几个美女老板之一。

  12年前,贺颖和绝大多数中国农村家庭主妇一样,养猪、种田、柴米油盐……

  青春时光被吞噬在农家琐事之中。

  转折发生在2006年,经亲戚介绍,她到长沙帮人看店,开始接触井盖销售。

  到2013年,对市场有了深刻认识的贺颖决定出来开店,在远大二路开启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夫妻二人带上自家侄女,三人埋头实干把店面经营得红红火火。

  在长沙有自己的房子,开上了老家人羡慕的宝马车。

  这是她自小就憧憬的未来。如今,梦想照进了现实!

  贺颖的寻梦之旅走得坚实而清晰。

这扇改变贺颖命运的财富之门狭窄而破旧,毫不打眼。

  “现在,湘乡井盖走得更远了,江西和贵州,我们的销售也做得非常不错。”贺颖夫妻早就有把门面扩大的打算,“考虑过在湾田国际开分店,总归要把店子越做越大才好!”

  在和井盖打交道的漫长岁月里,贺颖也一直在琢磨新的销售渠道。

  “最近几年,有很多大学生进入到这个行业,他们的方法更多样,淘宝上也有井盖子卖了,并且销量还不错,我们也一直在观望,或许线上能够打开一片新的销售天地。”

  创二代:我们不一样

  如果说贺颖夫妻属于白手起家的“创一代”,那么周丁就是冥冥之中必然要接班父辈的“创二代”。

  但他却并不是一个安分的创二代。

  周丁是个喜好安静物质欲比较淡薄的人。2012年大学毕业之后,他违背父命在一家文化公司找了份图书编辑的工作。

  研习哲学、写点小诗、摆弄一下剪纸,周丁的生活过得清淡而诗意。

  那时,他对未来有着很多的规划,却唯独没有做子承父业的准备。

  父亲周乐天2005年就做起了井盖生意,如今带着哥哥在江西开拓市场,家里业务的重点早就放到了省外。

  长辈的苦口婆心,再加上不忍日渐年迈的父亲多地奔波。2016年,周丁最终还是选择了接下“父辈的旗帜”,承担起长沙这边的销售业务。

  “这两年的销售已经进入到瓶颈期了,从业人员越来越多,市场份额有限。”周丁对于目前的业内形势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我们生产的井盖,成本和质量上并无特别大的优势,河北那边过来的产品,算上运费都比我们的要便宜,传统的模式下,我们现在的销售已经很有压力了。省外市场的高歌猛进,一方面证明了我们强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长沙的市场已经被压榨殆尽了。”

日本的井盖颇具地方特色,通过这个雕刻着章鱼的井盖,外地游客就能知晓该地盛产海鲜。

  周丁瞄准的是艺术井盖这个方向,他非常推崇日本的井盖文化。

  “不同的城市都有各自的特点,井盖子其实也可以是一张城市的文化名片。”周丁的门面位于湾田国际,上下三层300多平,店里各类型井盖数百块,但他的最爱却是墙角的两个艺术井盖。

这是长沙唯二的艺术井盖,周丁认为它们能为以后的销售开辟出一条新通道。

  “一个城市的内在气质,我认为就是通过这些不起眼的基础设施来体现。所以就有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这么一种说法。”

  周丁是行业里的“奇葩”,外出开拓市场,他的兴趣点却并不在销售渠道的挖掘上,每去到一个新的城市,他最关注往往是那些具有年代感和设计风格的老井盖。

1954年的井盖至今仍然在发挥着它的功能。

  目前,周丁发现的年代最久远的井盖位于湖南大学。

  64年的岁月斑驳,它安之若素,见证了一代又一代湖大学子的意气风发。

  “这些井盖早已经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如果有可能,我很想建一个井盖文化博物馆,给这些老古董一个养老之所。”

  周丁的眼中,万物皆有灵性,历史厚重,每一块砖瓦都承载着过往的繁华或悲痛,谁说不起眼的井盖就不能登堂入室成为艺术品呢?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商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