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改革开放四十年】许君奇:新时代重塑千年瓷魂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聂千川 王海艳 编辑:刘秋平 2018-07-03 15:27:59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株洲7月2日讯(记者 聂千川 通讯员 王海艳)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启了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历史进程。40年改革开放进程,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无数人。改革的红利让一个个出身草根的个体走出了国门,迈入了更广的世界。

  许君奇,作为醴陵改革开放后首批“出海者”,从一名山村苦孩子成长为企业家,再到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日用瓷分会会长、湖南省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众多光环加身。如今,这个年过50的汉子已成为醴陵百姓口中的“奇迹之子”。

“奇迹之子”许君奇。

  10年苦修 28岁终成企业领头羊

  1966年,许君奇出生于醴陵市嘉树乡一个普通的山村。4岁那年,失去了母亲。他5岁开始放牛,8岁开始跟着父亲下地干活,“10岁那年,有一次为了靠自己的力量给家里买一担谷,我推起了土车。人小手短,够不着土车两臂间最宽、最省力的部分,只好抓住前面窄小的一截,费了比别人多好几倍的力气才拿到了那笔少得可怜的‘辛苦费'。”

许君奇最初创业的乡镇陶瓷厂。

  1985年,19岁的许君奇进入乡镇开办的陶瓷厂成为一名挑浆工。“这个厂子就是用柴火烧窑,做些粗陶。”在厂子里,许君奇干的是苦力活儿,旋坯,担浆。南方的冬天阴冷彻骨,一到寒冬腊月,他的手指就生冻疮,然后溃烂。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后来,他结识了董文平、林迪泉、陈佑德等湖南醴陵知名陶瓷研究机构的权威专家,并得到悉心指点。一点点地,许君奇逐渐从一名基层工人成长为技术骨干。23岁那年,他成为技术副厂长,25岁又成为常务副厂长。

  9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深入内地,外商交流增加。1994年,当时日本一家公司要做一批陶瓷礼品,但制作难度过大,其他陶瓷加工厂都婉拒了。最后日本客商找到了许君奇。许君奇一咬牙,接下订单,不分昼夜的技术攻关,最终他成功按时按质完成了产品交付。

  许君奇的“霸蛮”,让这位日本客商有了“挖人”之心,他找到陶瓷厂所在地的镇党委书记,说要资助他去日本进修陶瓷。可镇党委书记,一听就着急了。

  为了留住许君奇,这位镇党委书记找到老厂长,商量让他把厂长的位置让出来,老厂长一听,二话都没说提前退休。就这样,1994年,许君奇成了陶瓷厂的一把手。那年,他不过28岁。

  抓住改革机遇 乡镇企业成就产业龙头

  成为陶瓷厂领头羊的的许君奇并未满足安逸,他清楚认识到企业的现状并不乐观,规模小、技术落后,尤其没有更多资金的支撑,企业缺乏发展的活力。

  尽管醴陵陶瓷产业也有上千年的历史,但面对国内众多日用陶瓷生产企业,尤其以江西景德镇的陶瓷盛名,如何在强手如林中成功突围?

  资金成了破题关键。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入,资金管理逐步市场化。但作为一家乡镇自办的陶瓷厂,如何能吸引注资的“东风”?

  通过多方努力,他找到了马来西亚新华联集团董事长傅军,一番豪言壮志,却被婉拒。许君奇并未因此放弃,“中外合资将让企业在政策优惠和规范管理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机会难能可贵。”

  此后,他三番两次找到新华联,软磨硬泡,最终靠诚意打动了对方。借力“东风”,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乡镇企业走出了国门,合资成立了华联瓷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联瓷业”)。生产线由4条发展到19条,生产能力提高18倍。新公司顺利进入了一个发展高峰期。

  1998年华联瓷业接到一笔可直接置于电热炉上的茶壶订单。客户只提供了一份外观设计图纸,却对产品的外形、热稳定性等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薄厚均匀,轻重一致,整个茶壶连盖子一起不能超过80克,茶壶上还不能有一个斑点和针孔。

  这对当时企业自身的技术储备来说,基本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工作。“我们用推板窑一头素烧,一头釉烧,埋头苦干,可还是达不到要求。”许君奇又展现出骨子里“霸蛮”的性子,他自带铺盖和技术人员在只有10多平方米的研制中心挥汗如雨,反复试验,一个月后终于“烧”出了完全符合要求的茶壶。这一仗,华联瓷业成功地拿到了国际市场的入场券。 

   2000年华联瓷业突破了1亿元的销售大关。2006年销售突破了4个亿。成为醴陵市首家纳税大户。

  发展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企业带来了无限商机。企业在面对各种商机的同时,也面对如何抉择,是“不忘初心”?还是“遍地开花”?

  日历翻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国际市场顿时萎靡,华联瓷业遭遇重创,跌入发展低谷。而时值房地产发展黄金期,不少实业创业者都做起了房地产生意。

  一边是萎靡的市场,一边是挣快钱的诱惑。手握数千万现金的许君奇如何选择?

  “我还是选择专注实业,把工厂办好。”他坚信,只有不忘初心,勇往直前,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他力排众议,果断出手,拿出华联瓷业的现金流入主群力瓷厂。这是个曾经光环笼罩的企业。其前身是清代的湖南瓷业公司,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万国博览会荣获金奖,被称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并创造了中国瓷业的无数辉煌。建国后,群力瓷厂一直为中南海、人民大会堂烧制国家用瓷。但到了2008年,群力瓷厂因企业经营问题已走到破产边缘。

华联瓷业产品获得国际客商青睐。

  购进力群瓷厂后,许君奇立即花重金将其包装成“红官窑”品牌,使华联瓷业由过去单一的国际市场向外贸内销兼并发展转型。

  当年,“红官窑”成功获得“2008北京奥运”特许陶瓷生产权,一组“奥运·中国红”系列陶瓷纪念品迅速红遍中国、轰动世界。此后,华联瓷业又凭借红官窑相继拿下“2010上海世博”“2010广州亚运”等重大国事活动的特许经营权,顺利打开了国内市场。

  新时代 成功者注定不会孤独

  而华联瓷业扩张的步伐从未停歇:2009年收购醴陵电瓷厂,成立“华联火炬”,进军工业电瓷电器行业;2012年,与“蓝思科技”合资成立“蓝思华联”,开始了精密陶瓷新材料产业的探索;2013年,与网络公司“亿嘉致远”共同组建“华联亿嘉”,开启了自己的互联网淘金。

  如今,拥有“华联”“红官窑”“火炬”这三个中国驰名商标的华联瓷业,获得了100多项国家、省、市级品牌荣誉,产品畅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连续8年蝉联全国同行第一,成为中国日用陶瓷行业领军企业……

醴陵瓷器艺术城。

  “打造中国陶瓷品牌,复兴中国陶瓷产业。”这一直是许君奇的一个梦想。在华联瓷业身后,整个醴陵的陶瓷产业也被整体带动起来。这不仅表现在体量的不断扩大,更在整个产业的转型与发展。在许君奇最早创业的醴陵市嘉树乡,如今每4平方公里就有一家炻瓷规模企业,成为全国有名的“炻瓷之乡”。

  许君奇把这些归功于时代。他说,这是改革开放、是时代促成的奇迹。

  醴陵陶瓷产业现已确定为湖南省十大标志性产业之一,全省50个支持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集群范畴,即将迈入“千亿产业俱乐部”。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商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