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陈世盛:从“鸡毛换糖”到中国电梯品牌代表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章勇 陶星默 编辑:刘秋平 2018-06-06 14:28:28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德力通电梯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世盛

  本报记者 章勇 通讯员 陶星默

  “鸡毛最贱,可是它养活了我们祖祖辈辈。鸡毛虽轻,可有点风,它就能飞到天上去。”说到“鸡毛”,湖南德力通电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世盛的眼眶一阵阵湿润,40多年来的一幕幕经历像电影一样,在眼前浮现。

  1979年,16岁的陈世盛初入社会,因为家里困难,想着出门赚点钱。此时,身边已有人开始做生意。这种生意就是“鸡毛换糖”,用义乌当地的红糖煎熬成生姜糖饼,再配点小百货,用箩筐一挑,到外地去换鸡毛、碎布等物,当然,也换钱。

  在当年冬天刺骨寒风下,陈世盛跨上了一辆开往南方的运煤火车,一路到了800公里以外的湖南株洲市,在这里他开始了手摇拨浪鼓的“鸡毛换糖”的生涯。

  但在当时,“鸡毛换糖”就是投机倒把,走资本主义道路。随便哪一条,轻则没收货物,重则罚款拘留,或者送回原籍上学习班。但陈世盛每次抓了、关了、打了,放出后还是干这个,“因为自己当时无路可走,死也要死在‘鸡毛换糖’的路上。”

  不过,相当一些人同情他们甚至佩服他们,不仅给予帮助,还想方设法给他们更多的商机。这对陈世盛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同时也验证了他内心的信条,不给生路,自寻生路;没有活路,自我找路”。

  当年,他从家里“逃难”就备足了有机玻璃纽扣、针头线脑、发夹、气球和棒棒糖等,“针线、气球都是一毛一个,棒棒糖是两分钱,一包有机玻璃纽扣,进价6角钱,最多时可以卖到5块钱。”陈世盛当年的经营之道,于细微处展现着义乌人的生意头脑。

  “在株洲,我们都是住在当地的农户家的,早上吃了饭出门,走到晚上才回来,中午那顿基本上不吃,实在饿了就到农民家里买一碗米饭,有时候遇到好心人就会加一个辣椒炒鸡蛋。”陈世盛回忆,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吃一餐饱饭了。

  “我一直相信这种苦日子会熬出头的,一次我在路边一张报纸上看到一篇标题为《中国出了个万元户》的文章,当时我就知道创业的春天就要到了。”在高兴之余,陈世盛给自己买了一双北京布鞋,顿时,他有了很强烈的获得感和满足感。他觉得不能继续这样“走资本主义”下去了,陈世盛决定学一门手艺。

  学什么呢?陈世盛记得,每次自己及挑担子卖东西回来,路过株洲的一座百货大楼时,都能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老爷爷摆摊子修手表。

  陈世盛想,随着今后物质条件的改善,手表以后肯定越来越多人买,这是门好手艺。他便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钟表的设计与维修》。白天有时间他便看书,晚上路过老爷子的摊位时看他修表。就这样在“偷师”之下,陈世盛开始单干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在杭州买了维修工具后,回老家开了一家钟表维修店。到后来,他的维修店的经营范围不止是钟表,电视机、洗衣机、音响等电器他都能修。再后来,店面扩大,他带出了30多个徒弟。

  陈世盛的钟表行店面开得家大业大的时候,这时候村里来了一个会修电梯的老师傅。当时,电梯在中国是一个“高大上”的东西,只有大城市才用得了。就像当初,学修钟表一样,陈世盛又看准了新兴的电梯安装与维护行业,他便再次拜师学艺。

  “哪里有电梯新技术,我就走哪里。”1996年他来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一次,他在深圳华侨城装电梯,四个从湖南株洲来的人进来,说找“陈队长”。

  陈世盛听到“株洲”两个字就全身发抖,“之前在株洲卖东西被抓被打的经历太深刻了,以为和以前一样,是有人来抓我了。后来有人告诉我是请我们去装电梯的,我出来。”原来,株洲有一家医院,进了一批最新型号的电梯,说明书都是英文,当地没人会修,来深圳找师傅,当地人推荐了他。

  就这样,阴差阳错陈世盛又来到株洲这个当年自己“鸡毛换糖”的地方,开始了自己的电梯创业之旅。

  几年来,陈世盛囊括了株洲市场近90%的电梯安装和维护,并开始涉及销售了。到1998年,陈世盛几乎把整个株洲电梯的销售跑遍了。他决定去长沙开公司。

  公司刚办起,周边单位的电梯都要换,销售已经不能满足需求,陈世盛决定自己办厂,刚好他的一个客户介绍株洲有一块合适的地方。陈世盛仔细一看,就是当年“鸡毛换糖”每次路过的地方,陈世盛当即在那里办起了厂。就这样,陈世盛靠着硬功夫和良好的信誉企业越办越好,规模越来越大。“40年来,我们的功力练出来了,机会是留给敢于拼搏的人。”

  的确,随着改革开放时期的中国在全新的发展轨道上一路狂奔,“敲糖帮”朴素的商业智慧开始自由生长。

  40多年后的今天,当年的“换糖小子”秉承着创新与坚守,打造了中外合资电梯生产销售维修一体企业——湖南德力通电梯,成为义乌最具“工匠精神”企业的代表。

  这场发端于民间的“鸡毛换糖”自发自贸活动,历尽千百年历史冲涤,历经千万人前赴后继,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终于汇聚成了浙中地区改革开放的一股巨大洪流,推动并完成了从贫穷到富裕的艰难迁徙。

  “鸡毛换糖”是一代人永生难忘的精神,这种精神是一种吃苦耐劳、诚信包容、不断突破自我的精神。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商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