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度丨民营太空竞争 中国卫星路在何方?

来源:央视 作者:张艺瑾 编辑:刘秋平 2018-02-11 10:30:41
时刻新闻
—分享—

  世界民营航天力量异军突起

  来看看最近航天领域发生的一些大事。

  这是北京时间7日的凌晨,正在徐徐升空的是美国猎鹰重型火箭,全球现役运力最强的运载火箭。

  2月2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上搭载了我国首颗教育共享卫星,在酒泉发射升空。

  现在看到正在点火的,是我国的一枚智能小型运载火箭,去年12月成功进行了点火试验,预计将在今年6月发射。

  探访国内首颗民营太空全景卫星

  向着星辰大海迈进,不断探索未知,这是全人类共同的梦想。激动之余,我要告诉您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无论是国外的发射,还是国内的发射,它们都不是由国家主导的项目,而是分别来自美国的太空探索公司和我们国内正在起步的民营创业公司。可以说在2018年前后,全世界的民营航天力量正在异军突起。

  接下来,我们就走近正在崛起之中的中国民营航天。

  央视记者 张艺瑾:几天之前,我们国家发射了第一颗太空全景卫星,而研制这颗卫星的并不是国家航天系统,而是一家民营企业,我现在在北京亦庄这家公司的楼下,咱们一起看看这颗卫星运转的怎么样了。

  央视记者 张艺瑾:这个就是咱们当天发射的情况?

  某民营航天公司负责人 胡振宇:对,我们的卫星是搭乘了长征二号丁型的运载火箭,在酒泉完成了这次发射任务。

  央视记者 张艺瑾:您这边能看到卫星一些实时的状况吗?

  某民营航天公司技术总监 楚龙飞:对的,它的轨道高度是500公里,(实时的)星下点位于大西洋上空。每天过境中国三次。这个代表圈以内的范围都可以跟它进行无线通信。地面上的无线电设备都能收到它的信号,红色的线是风马牛卫星绕地球三圈的轨迹。

  个头小 造价低 “迷你卫星”受追捧

  在研发人员的电脑上,记者看到了这颗卫星的模型图。跟我们常见的卫星不一样,这颗民营卫星可以说是迷你版,长度仅有30厘米,相当于一个鞋盒的大小,重量不到4千克。而这种个头小、造价低的卫星,却成为了当下资本热捧的对象。

  某民营航天公司负责人 胡振宇:因为卫星的器件一系列的技术逐渐的标准化,然后模块化之后整个卫星这个行业的门槛越来越低,这样也是能有越来越多一些创业公司或者甚至是一些个人来参与进来。我们这个卫星从研制到各种流程,到最后的一个发射搭载的这个费用,整个下来接近是500万人民币的一个量级。

  这颗民营卫星的二代产品,已经在筹备中。目前国内制造卫星的民营企业有十家左右,三四十家民营企业正在从事卫星相关业务,多颗民营卫星预计将在年内发射。

  某民营卫星项目投资人 冯仑:在这个领域里也给我们开放的机会,让我们能够把太空的科技和民间的一个技术进步、商业发展有些联系。

  民企放卫星 商业噱头?技术创新?

  航天是国防科工的重中之重,曾是各国政府掌握的重要资源。而近年来,包括卫星、火箭在内的航天产业开始华丽转身,拥抱市场。2014年之后,中国商业航天市场开始向民营企业开放,放卫星也变成了一门可以盈利的生意。那么,当航天遇上商业资本,碰撞出的究竟是噱头还是创新?

  央视记者 张艺瑾:我手上的这一件是一个防静电服,我必须要把它穿上才能进入到卫星的研发工作室,防止身上的静电把这些卫星元件打坏。我们请工作人员来介绍一下这个卫星到底是怎么研制、怎么发射的?

  某航天公司总经理 张北:这是一个火箭模型,卫星是装在它头部的整流罩里面的,火箭到太空中后,整流罩会自动脱开,卫星就会暴露在太空之中。中间就是一个卫星的模型,它平时在火箭上是装在发射分离机构里面,太空中间给它一个指令,发射分离机构就能把卫星推出来,推出来以后太阳能帆板展开,这样就完成了在太空中的发射。

  太空全景卫星:可360度拍太空景象

  研发人员告诉记者,这枚刚刚上天的民营卫星是国内首颗太空全景卫星,它可以拍到360度的太空景象,并通过实时传输设备,把图像传回地面。

  某航天公司总经理 张北:我们在它的前面、后面各装了一个摄像头,这个摄像头本身是220度的一个视野。所以它其实中间是有重合的地方,等数据传回来之后,我们用技术手段把重合的消除掉,就变成了全景的360度的球。

  太空全景卫星:满足用户娱乐需求

  与军用卫星相比,这颗民营卫星更多的满足的是用户的娱乐需求。按照投资人的设想,技术成熟后,这颗卫星采集的实时太空影像,将收费的形式售卖给地面用户。卫星成本越低,就越有利可图。

  央视记者 张艺瑾:有民众会质疑这种民营卫星会不会影响到咱们国家的太空安全?

  某民营航天公司负责人 胡振宇:在审批的过程中,当然国家的一些主管机关,对于你是不是会对你的这个地面的一些敏感的一些设施啊,有一个信息的这个外泄,你的轨道是否会给一些现在的在轨飞行器实现一些重合,这些其实在我们申报过程中,都会有一系列这方面的检验和考核的过程。

  央视记者 张艺瑾:民营卫星这样发展下去会不会滥用?

  某民营航天公司负责人 胡振宇:我们做任何一次卫星项目都是要有它自己一个特殊这个意义,不管你是科普教育是商业应用,还是你的技术验证,是有明确的一个应用场景有意义的情况下,这个它才会把这个发射这个许可发给你。

  太空全景卫星:寿命一年左右

  胡振宇告诉记者,这颗卫星的寿命约在一年左右,不过自然陨落要花大约20年的时间。如何避免造成太空垃圾,也是他们下一步要考虑的问题。

  新闻链接:商业卫星成世界资本市场宠儿

  事实上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民营公司的商业卫星项目,都正在成为全世界资本市场的宠儿。这股浪潮到底有多热呢?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示意图。

  在轨运行卫星 商业民用占比过半

  现在的地球,已经成了这样(下图),截止去年8月,全球在轨运行的卫星一共有1738颗。在这些卫星里面,844颗卫星是政府、军事用途,剩余这些全部都是商业卫星(767颗)和民用卫星(127颗)。商业和民用占比超过了一半(51.4%)。

  在技术进步和商业化浪潮的推动下,全球的卫星也越发越密集。2013年,全球发射卫星数量首次破百,达到110颗;2016年这一数字攀升至169颗;而2017年,仅前八个月,全球发射卫星数量就达到了310颗。

  去年全球近120家风投为商业航天公司提供了39亿美元的投资,创下了历史纪录。

  新闻分析:民营太空竞争 中国卫星路在何方?

  广阔的前景,巨大的市场,让民营航天的蛋糕越做越大,成为不容小觑的力量。过去的航天业,只有各国政府才有能力参与,而现在,各国的民营航天也开始暗暗较劲儿,成了太空竞争中的新玩家。新形势下,国外的民营公司都在打什么主意?面对实力强大的对手,国内的民营公司又会如何接招呢?

  北京时间7号凌晨4点,由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发射的猎鹰重型火箭徐徐升空。7分多钟后,成功回收了三枚火箭助推器中的两枚。猎鹰重型是现役运力最强的火箭,美国媒体透露,这枚火箭下一步送上太空的可能就不只是特斯拉跑车了,而是一些大型卫星,甚至美国空军的一些间谍卫星。

  航天专家 李颐黎:国外这些民营公司规模比较大,它承担的任务比较重,美国space 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不但能发射卫星,还能给国际空间站发射货运飞船。和国外相比,(我们)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国内民营航天资本技术均相对落后

  航天专家告诉记者,和世界一流民营航天公司相比,国内民营航天仍面临着资本不足、技术落后的现状,想要取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差异化竞争。

  央视记者 张艺瑾:这是国外一家叫做星球实验室公司的网站,这家民营公司在过去几年里发射了88颗只有这么大(鞋盒子大小)的卫星。他们的卫星群像给地球织了一张网。地球上的每一寸土地都被捕捉得清清楚楚。

  受这家公司的启发,国内的许多民营卫星公司正向着低成本、规模化的方向发展,打算建立流水线,批量化制造卫星,希望建造自己的卫星群。娱乐、军事、科研、灾难搜救,都可以依赖这些小卫星,获取时效性最强的信息。

  某航天公司总经理 张北:比如大卫星你要看一个地点,它可能要好几天才能回到这个点上继续拍照,小卫星你可以发一组在一个轨道上,它可以时时刻刻对这点保持着监视。

  在这轮没有硝烟的太空竞争中,谁占据了更多的太空资源,谁就会赢得了更大的优势。在国家队发力重大航天项目的同时,低成本制造、批量化生产的领域,正等待着民营力量去探索。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商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