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邵商成湖南“走出去”劲旅 归雁续写“出海”传奇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傅煜 王昊昊 曾晓风 编辑:刘秋平 2017-11-27 16:56:21
时刻新闻
—分享—

唐楚杰在家乡投资的箱包公司一角。

  作者 傅煜 王昊昊 曾晓风

  将自家箱包产品稳占泰国三成市场份额,生意做到东南亚、欧美近百个国家和地区后,闯荡泰国十余年的刘纯鹰又在家乡湖南邵东县续写箱包“出海”的精彩剧情。

  近日,一批产自邵东县、货值50万的电脑包在深圳通关后被运往印度尼西亚。回乡后,借助在海外积累的资源,刘纯鹰2013年成立邵东箱包服装出口协会,后又积极建设邵东箱包产业园,带动邵东箱包出口额从当年的6000万美元激增到2016年的3.4亿美元,架起一座邵东箱包“流通世界”的桥梁。

  刘纯鹰是如今坐拥4万亿元资产,遍布海内外的百万名邵商(湖南邵阳商人)中的一员。这群从中部欠发达地区走出的经商能人,实力虽不能与中国几大主要商帮比肩,却以抱团之势在海外市场闯出一片天地,成为湖南“走出去”的一股重要力量。与此同时,一批发家不忘故里的邵商们近年来又结伴“归巢”,助力一座内陆城市书写引人注目的“出海”传奇。

  湖南境外投资民企“领头雁”

  “邵商”始于唐宋,成于明清,兴于改革开放之后。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邵阳商人就由资水而长江,由长江而东海,由东海而世界,肩挑手提做买卖生意。上世纪八十年代,一群迫于生计的邵阳人从小买卖的“地摊经济”起步,逐渐在中国多地形成庞大的“游商部落”,其成员抱团发展,无论在“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活跃地区,还是偏远的黑龙江漠河、新疆阿勒泰和西藏阿里等地均有现身。

发制品是邵阳市出口优势产业之一。

  邵阳赴境外投资民营企业总数居湖南首位;近十万邵阳人在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投资办厂经商;泰国湖南工业园、老挝湖南工业园等全由邵商投资创建……继承先辈的行商传统,敢闯敢拼的近代邵商又乘着“一带一路”东风,在海外闯荡出一个个属于自己的商业王国,与温州商人并称为“中国的犹太人”。

建设中的湘商产业园航拍图。

  在老挝万象市伟多帕工业园,邵商李文科经营着当地最大、拥有100多名老挝员工的中国摩托车专营店。目前其摩托车产品销量已占据老挝摩托车市场的30%以上,并以老挝为中心远销泰国、越南、柬埔寨等多个国家。

  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老挝民众的购买力遭受重创。在老挝做了几年边贸生意的邵东人李文科敏锐地发现中国造摩托车在当地市场的价格优势,并从国内引进分期付款方式,使中国摩托车渐成老挝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生意最辉煌的那年,李文科卖出了近5万台摩托车。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李文科又从中嗅到新商机,谋划着继续扩大在老挝的商业版图。得知正在建设的中老铁路将在老挝4座城市设站,李文科紧抓机遇,累计投入4000万元在每座城市设立汽车经销点。他还积极与中国境内的汽车企业合作,欲打造老挝最大的汽车综合卖场。

  如果说过去邵阳人远赴老挝是为生计所迫,那么现在则是为了在当地经济和产业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而今在老挝,有150余家企业和万余家零售批发店由邵阳人创办或经营,投资领域涉及老挝人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其中仅摩托车就占据了当地80%的市场份额,手机、服装、箱包市场占有率超过50%。

  从房地产商转身橡胶行业的邵商刘小民现为老挝湖南商会会长。他于2013年在老挝波乔省发起建设的老挝湖南橡胶产业园,种植橡胶28.5万亩,将成为湖南打造千亿元人民币产值的天然橡胶产业链的重要环节。“目前10家境外湖南商会中,一半由邵商发起成立。”在邵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蔡典维看来,邵商遍布全球各地,尤其是在东盟国家和地区具有绝对优势,可打造成为湖南对接东盟的主阵地。

  归雁续写“出海”传奇

  在邵商阔步“走出去”,拥抱世界大市场的同时,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一些在海外站稳脚跟的邵商翘楚和精英们,或怀揣回报桑梓的梦想,或被家乡的投资环境和发展势头所吸引,又开始纷纷从四面八方“归巢”。

  “他们回来后确实发展得很好。家乡邵东的箱包、服饰等小商品制造业发达,既有成熟的出口基地,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好政策。”看到刘纯鹰等一批邵商在家乡的发展成就后,经过全面考察,在墨西哥经营箱包生意多年的邵东人唐楚杰也跟着他们的脚步,成为回归大军中的一员。

  作为较早回乡发展的邵商之一,2013年,刘纯鹰在邵东开创了“以货易货”的贸易方式,并在邵东湘商产业园投资20亿元,建标准化厂房,引进像他一样的海外邵商回家创业。“前两期开发的3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销售一空,成功引入27家企业,年出口创汇1.5亿美元。”刘纯鹰表示,要利用全球邵商资源不断开拓境外市场,以庞大的国际出口市场带动地方产业发展,推动产业及上游产业链发展。

  既不靠海沿边,又缺乏强势资源,地处湘中的内陆城市邵阳并不具备“走出去”的先天优势。在一批率先“出海”的邵商的引领带动下,邵阳小五金、打火机、发制品等这些不起眼的“小玩意”都被做成“大文章”,走出国门闯出大市场。而今,挥师回乡的邵商们又借助自己在海外积累的资源和人脉,续写邵阳的“出海”传奇,为家乡发展再建新功。

  就在下月,一家埃及企业将来到邵东,与唐楚杰所在的公司现场签订一笔销售金额超过100万美元的背包、学生包出口订单。2016年3月,唐楚杰在邵东买下几千平方米的厂房,成立一家箱包生产加工公司。公司4条生产线同步作业,短短一年多来已将“邵东造”箱包源源不断地销往墨西哥、埃及、黎巴嫩、印度等国。“今年的箱包出口额有望超过两千万美元。”唐楚杰俨然已在家乡迎来事业第二春。

  数据显示,从2013年至2016年四年间,邵阳完成进出口39亿美元,年均增长20.8%。今年前8月,邵阳市实际利用外资17827万美元,同比增长22.9%,居湖南第3位。目前,邵商在该市的投资项目占当地招商项目总数的70%以上。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等实施,邵阳对外开放度及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日益增强,邵商回乡投资兴业的意愿愈发强烈。当地政府更是着力营造最优的经济发展环境,热切召唤游子回家。

  近年来,邵阳大力实施邵商“回归工程”,先后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决定》、《关于加快推进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迎老乡回家乡创业发展的若干支持意见》等一系列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同时专门成立邵商联络办公室,主动服务邵商;整合行政审批职能,将232项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全面下放,让邵商回乡投资安心、放心、省心、顺心。

  关注邵商回流现象的区域经济学专家、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柳思维认为,邵商的持续回流,将提升邵阳的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质量,加快湖南省的产业结构转型,进一步提升湖南的对外开放水平。(完)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商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