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容芥菜:从湖区走向海外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孟姣燕 徐典波 刘勇 编辑:洪政 2017-07-29 10:25:47
时刻新闻
—分享—

7月22日,华容县插旗菜业公司无菌包装车间,工人在流水线上忙碌。徐典波摄

  湖南日报记者 孟姣燕 徐典波 刘勇

  通讯员 刘立武

  盛夏的骄阳,晃得人睁不开眼睛,却正是晾晒加工芥菜的好时节。

  在华容县插旗菜业公司的无菌包装车间,工人正在给华容芥菜腌制成品进行最后的包装检验。“体检”合格后,它们将以每包(320克)2.8元人民币的出厂价格,远渡日本,成为日本颇受欢迎的“辛子高菜”。

  从洞庭湖平原的广袤田间,到要求极为精细的日本餐桌,曾经的“草芥”,摇身一变,成为演绎时尚的现代美食。华容芥菜,也从一般资源变成强势产业。

  华容芥菜质地脆嫩,口感极佳。自古以来,当地农民都是自发零散种植,每家每户用坛、缸腌制加工,做成酸菜,自给自足。有的甚至直接在田间挖土窖腌制,导致土壤盐碱化严重。

  随着市场上对酸菜的需求越来越大,华容看到了把产品变成商品的机会。县委、县政府引导,优化品种、规模种植、规范加工,华容芥菜搭上了产业化的快车。“华容把芥菜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特色产业来打造,下了很多功夫。”县长陶伟军说。

  第一步就是建立腌制池标准,取缔田间地头腌制,解决污染严重、腌制质量低劣的问题。陶伟军介绍,只有达到标准化生产、标准厂房和腌制池、标准加工技术的“三统一”,才能使用“华容芥菜”这一区域公共品牌。

  在插旗菜业,记者看到,蓝色厂棚下300个混凝土腌制池整齐干净,每个池子容量约130立方米。正在腌制的池子里,规格完全一致的方条石井井有条地压在芥菜上。公司总经理曾令桂介绍,这是结合日本腌制工艺技术,并依据自身的传统优势,综合采用的特色腌制工艺。

  “日本消费者喜欢吃芥菜。华容芥菜茎厚叶肥,日本经销商高度认可,但是他们也非常挑剔,要求腌制后的水分和脆度恰到好处,并且要保证每批次的芥菜品质如一。”曾令桂说,采用标准腌制池后,公司最初是用沙子来压腌制的芥菜,后来发现装卸太费人工,且沙子容易遗留到芥菜中去,就改用大鹅卵石压制。结果日本经销商看了之后说,鹅卵石大小不一,压制过程中芥菜受力不均匀,影响整体质量。

  不得不承认,日本客户的“挑剔”有其合理性。插旗菜业再一次改进:定制规格统一的方条石,每块为标准的400公斤,每个池子用60块方条石压制。曾令桂坦言,过去用沙子和鹅卵石,其实都是在当地的河中就地取材,想着能省点材料成本,但装卸很费人工;现在买方条石虽然要花点钱,但用机械装卸,也很划算。

  腌制后的芥菜,按日本客户的要求,先用机械清洗4遍,再用人工逐蔸清洗4遍,最后用人工逐片茎叶清洗4遍,合计12遍后再进行加工。经过来自日本的质量管理专家和食品专家反复现场“巡察”,插旗菜业为日本客户“量身定制”的芥菜腌制品终于达标过关,2016年出口日本达到3000万元人民币。

  据悉,华容县以芥菜为主业的蔬菜加工企业有39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家,所有企业严格执行县里统一编制的《华容芥菜栽培技术规程》《华容芥菜加工技术质量标准》,形成了完整的生产加工技术标准体系,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走俏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际市场。

  在国内,华容芥菜系列加工产品占到同类产品销售市场60%的份额。每年以华容芥菜为原料生产的方便面酸菜风味包达到30亿包。仅插旗菜业一家,去年与“康师傅”的交易额就超过1亿元。

  至2016年,华容芥菜种植面积已从最初不足2万亩发展到13万多亩,年产量60多万吨;全县芥菜产业产值达32亿元,亩平均创产值3300多元。华容芥菜已形成集种植、加工、营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全县从事芥菜产业的人口达6.8万人。芥菜产业已成为华容的富民产业和支柱产业。

  ■记者手记

  精细农业的“范本”

  刘勇

  在华容县插旗菜业公司,负责人笑称,他们用标准的方条石压制芥菜,是继沙子、鹅卵石之后的“第三代”技术。再看那让人咋舌的12遍清洗,可谓精细加工的“范本”。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着力打造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推进农业现代化。插旗菜业虽然是按日本客户的要求,将一蔸芥菜的加工不厌其烦地做到臻于完美,但可以说,这就是我省精细农业的代表之一。

  相比工业生产,农产品加工更容易被“模糊对待”:缺乏定量的技术指标,只能凭感觉、凭经验定性判断。比如:只知道要把腌制后的芥菜“洗干净”,但具体怎么样才算洗干净了,却并不清楚。这样加工出来的农产品,质量肯定有起伏。而质量不稳定的产品,谈何形成品牌?

  每一个肯德基店子的产品,味道都一样,这种认同和信赖的背后,必然有一大堆“事无巨细”的精准量化指标作保障。我省的精细农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也该如此。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商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