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从科技创新中尝到甜头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张春保 苏晓洲 编辑:童妙 实习编辑 曾映雪 2017-03-23 09:32:07
时刻新闻
—分享—

  近年来,湖南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全省GDP跑进全国“3万亿俱乐部”,长沙10年GDP增长460%,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湖南现象”令人瞩目……

  80年前因铁路运输、火车修理而兴的湖南省株洲市,如今是世界领先的磁悬浮列车、高铁动车、电力机车、新能源汽车、城轨列车重镇。在“中车株机”世界最大电力机车总装厂房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告诉记者,从修理进口蒸汽机车,到如今成为世界级先进轨道交通系统集成平台,“株机”靠的就是科技创新。

  与“株机”比邻,“中车电机”永磁同步牵引电机正驱动世界高铁向更环保、更节能、更高速的新境界迈进;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荣军率领的“中车株所”,旗下拥有A股、香港主板、加拿大主板3家上市公司和5个海外技术研发中心,拥有2000多个发明专利,主持或参与制定了69项国际标准。党委副书记杨首一介绍,遍布全球的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和高端输配电装备的“大脑”“心脏”和“神经系统”等核心部件,很多由“株所”研制。

  记者在湖南采访,耳闻目睹的湖南科技创新成果和应用令人目不暇接:在超级水稻方面,“永不止步”的袁隆平院士带领研究团队,正在借助形态改良、杂交优势利用和分子育种等技术,不断挖掘“超稻”产量和品质潜力。

  在超级计算机应用方面,湖南耗资8亿元建立的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运算能力每秒1372万亿次的“天河一号”广泛开展生命科学、流体空气力学、仿真、气象等前沿科技研究。

  红太阳光电“光伏穹顶”,驱动工厂智能化生产;威胜集团每个机器人34秒就能组装一个智能电表;华曙高科3D打印机,可个性化生产各种复杂构件;依托“云端”数据平台,接入全球21万多台设备,三一重工“18号厂房”在向“工业4.0”方向发展;运用“互联网+”技术,中联重科稻谷烘干机等农业机械化装备能自动匹配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控制……

  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本着“谁能在创新上抢先一步,谁就能在发展上胜出一筹”的认识,打出的“政策组合拳”起了画龙点睛作用。

  要素激活方面,湖南不断深化改革和创新机制,根据自身区域资源禀赋特点确立产业主攻方向,完善具有鲜明特色的创新战略,打造区域差异化竞争优势。

  政策集成方面,湖南编制公布权力、责任、流程“三张清单”,推行行政职权精简、审批整体提速,大举下放管理权限,推进科技商事制度改革,政策体系正在发挥“复合效应”。

  平台拓展方面,湖南以长沙为中心依托国家级科技创新示范区、国家级新区战略性大平台,积极打造“众星捧月”的技术平台、服务平台开展共性技术研究,提供公共服务支持。

  湖南省科技厅副厅长杨治平告诉记者,2016年,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增加值6859.2亿元,同比增长16%,高于GDP增速8.1个百分点。长沙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65%,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四,科技竞争力居全国省会城市第六。

  湖南从科技创新中尝到了甜头,也看到了奔头。据介绍,“十三五”期间,湖南将重点实施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工程、区域重大科技工程等“五大工程”,力求更好实现扶贫脱贫精准发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湘商频道首页